首页 理论教育 驱动电路故障检测方法探讨

驱动电路故障检测方法探讨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当逆变回路正常,驱动电路本身故障时,因一体化模块拆除困难,可将逆变电路的P端正供电,切断,将a、b、c三点对驱动电源的0V供电线短接后,上电检修。说明OC信号输出电路本身有故障,CPU在自检过程中,检测到OC故障的存在。元件损坏导致上拉高电平消失后,CPU引脚为0.5V的低电平,驱动电路不工作和上电即跳OC信号的原因,即在于此。22kW台达变频器检查完驱动电路,换上新模块后,起动即跳OC。

驱动电路故障检测方法探讨

1)当逆变电路损坏后,驱动电路也受到冲击,出现驱动IC损坏,栅极电阻、旁路电阻损坏等故障,可将损坏模块拆除,为电源/驱动板单独接入+500V维修直流电源,令开关电源起振工作后进行检修。将损坏元器件换新后,可将IGBT管压降检测电路的a、b、c三点对驱动电源的0V供电线短接,为PC929的9脚人为输入“IGBT正常开通”的信号,使保护电路不起控,CPU正常输出六路脉冲信号,以利检修工作的进行。

2)当逆变回路正常,驱动电路本身故障时,因一体化模块拆除困难,可将逆变电路的P端正供电,切断,将a、b、c三点对驱动电源的0V供电线短接后,上电检修。将故障修复后,拆除短接线,再恢复逆变回路的供电。

故障实例1

一台7200GA-41kVA(22kW)变频器雷击故障的修复。

接手一台7200GA-41kVA(22kW)变频器,属雷击故障,将损坏的输入整流模块、开关电源的开关管、分流管更换后,屏显正常,看来问题不大。

测六路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上的负压正常,驱动IC的输入信号均“正常”,整机装配试验,一上电即跳OC,但复位后能起动操作,操作显示面板上有频率输出显示,但实测U、V、W端子无三相电压输出。本机驱动IC采用光耦PC923和PC929,由PC929与光耦合器SN0357配合向CPU返回OC信号。

检查驱动IC输出侧电路及模块内部的逆变回路,都无异常。测PC923的脉冲输入脚,感觉不大对劲,怎么3脚电平高,2脚电平低?难道是驱动供电搞反了吗?2脚和3脚为光敏二极管输入电路,2脚为二极管的阳极,3脚为二极管的阴极,按常理说,一般2脚常由+5V供电再经稳压处理给出+5V∗的电源,而3脚接CPU的脉冲输出端,低电平输出有效,即输出时从PC923的3脚拉入电流,使内部输入侧二极管导通。有脉冲作用且频率较低时(直流电压档对+5V供电地端测量),3脚为3V上下的摆动电压,当频率上升时,该脚约为3V左右的电压值。无输出时,3脚也为5V左右的直流电压。

现在检测的结果如下:未输入运行指令时,3脚为0.5V高电平,2脚为接近0V的低电平;当输入运行指令时,3脚降为0.2V,有高低电平的变化,说明CPU的脉冲已经到达了PC923。但PC923的2脚的+5VW供电丢失了。2脚供电电压的丢失,使驱动IC无输入电流通路不能传输脉冲信号,IGBT得不到激励脉冲,因而变频器无输出电压。在此情形下,PC923内部IGBT保护电路,也不报出OC信号。CPU以为电路在正常工作中,根据CPU对PWM波形的输出控制进程,在操作显示面板上显示输出频率值。

检查PC9232脚供电为一只晶体管稳压二极管的简单串联稳压电源(见图4-10),晶体管基极偏流电阻开路,导致供电电压为零。更换偏流电阻后,测PC923的2脚和3脚电压恢复正常。但变频器上电,还是跳OC故障,必须进行复位操作后,才接受运行信号。此OC信号是上电即跳,并不是在起动运行后再跳的。说明OC信号输出电路本身有故障,CPU在自检过程中,检测到OC故障的存在。(www.xing528.com)

检测传送OC信号的SN0357光耦器件,输入侧两引脚电压值为零,说明PC929的保护电路未输入OC信号,但测OC信号传输光耦合器输出侧的两引脚电压值为0.5V!既然无OC信号输入,光耦合器输出侧呈高阻态,两引脚电压应为5V。测量输出引脚无短路现象,只有一个可能,即信号输出脚的5V上拉电阻已经变值或开路。试用一只10kΩ电阻接于信号输出脚与5V供电之间,开机测信号输出脚为5V,反复送电几次,不再跳OC故障。

上述两个故障,其实都来自于一个原因:即变频器内部电路因引入雷击,由某些电阻元件开路,导致信号回路供电的丢失。脉冲信号输入脚与OC信号输出脚,都与CPU引脚直接相连,并由上接电阻接+5V供电。元件损坏导致上拉高电平消失后,CPU引脚为0.5V的低电平,驱动电路不工作和上电即跳OC信号的原因,即在于此。

故障实例2

一台DVP-1/22kW台达变频器的修复过程。

22kW台达变频器检查完驱动电路,换上新模块后,起动即跳OC。模块是新换的,六路驱动脉冲都正常,又检查了一下电流互感器及后续电路,也没有问题。停机时驱动IC的六路负压均正常,起动后六路激励电压也正常。需要先判断故障是出在驱动IC还是模块身上。

先检测一下六路驱动IC的带负载能力,即测其输出的触发电流值。原输出端串接一只15Ω电阻(栅极电阻),再在表笔上串接一只15Ω电阻,将回路电流限制在0.5A左右。起动信号投入后,测其电流输出能力,在原触发电路连接正常的情况下,仍能给出约150mA的动态电流。其中V相下臂IGBT的驱动电路仅输出约40mA的电流,显然远远不能满足IGBT的激励要求,跳OC故障的根源即在于此!

该机驱动IC(PC929和PC923)的输出信号又经一级互补型电压跟随器功率放大后,再供到模块触发端子。推挽放大器原为一对场效应晶体管,因手头无原型号管子,现更换为晶体管对管D1899和B1261,经改制试验,能满足激励要求。查V相下臂电路,由PC929的11(脉冲输出脚)脚接至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的电阻原值为100Ω,现变值为10kΩ以上,致使D1899不能饱和导通,输出驱动电流过小。更换电阻后,输出电流正常。顺便测量了一下截止负压输出时,驱动电路的负电流供给能力,表笔仍串接15Ω电阻,各路都在50mA左右。

这就得出一个结论:测驱动IC的输出电压不如测其输出电流更为直捷有效。而且能暴露出故障根源。因某些原因导致电路输出内阻增大时,测量驱动电压往往正常,掩盖了驱动电流不足的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