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在地质构造、外地质营力等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现在的地貌格局,现结合其形态、成因将其分述如下。
(1)构造侵蚀区
因地壳构造运动和外力剥蚀作用形成,分布在研究区东部边界,按其起伏形态及成因分为岗状丘陵和波状丘陵。
①岗状丘陵
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1300~1426 m,相对高差50~100 m,受岩性、构造所控制地形陡峭,沟谷切割较深,丘顶外形呈岗状,由古近系及新近系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组成。
②波状丘陵
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海拔高度1230~1364 m,相对高差10~50 m,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受侵蚀构造影响,地形呈波状起伏,主要由白垩系及古近系地层组成。
(2)堆积剥蚀区
根据构造类型及成因,将堆积剥蚀区的山前洪积斜平原分为老洪积扇及新洪积扇。
①老洪积扇
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海拔高度1132~1450 m,扇面坡度以10‰~30‰向西倾斜,构成山前洪积斜平原的主体,主要由上更新统洪积物组成。
②新洪积扇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老洪积扇边缘及沿近山一带沟谷两侧,呈扇状分布,海拔高度为1132~1390 m,主要由全新统洪积物组成。
(3)冲洪积平原(www.xing528.com)
主要分为老冲洪积平原和新冲洪积平原,现分述如下:
①老冲洪积平原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宽阔沟谷及东南部,海拔高度1110~1150 m,其南北向坡降为3.3‰~6.6‰,东西向坡降为0.7‰,前坎高度为3~8 m,部分为1 m左右。主要由上更新统冲积物、洪积物组成。
②新冲洪积平原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海拔高度为1096~1102 m,阶面平坦,大部分为沙丘覆盖,纵横向坡降分别为0.2‰和0.16‰,前缘坎高为3~6 m,局部为1~3 m。主要由全新统冲洪积物组成。
(4)河湖积平原
分布在黄河两岸的大部分地区,地势为全区最低,地形极为平坦,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包括黄河一级阶地(Ⅳ1)、二级阶地(Ⅳ2)、黄河河漫滩(Ⅳ3)。由全新统河湖积和冲积物组成,地面低平,湖泊遍布,部分地区盐渍化程度较为严重。
(5)风积沙丘(Ⅴ)
分为活动沙丘和固定半固定沙丘,现分述如下:
①活动沙丘(Ⅴ1)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由新月形沙丘和陇岗状沙丘组成,地形呈波浪起伏,沙丘高一般为3~5 m,部分有10~20 m,活动性强,植被稀少。
②固定半固定沙丘(Ⅴ2)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边缘,多为固定半固定的草丛沙丘,高1~3 m,沙丘之间为平铺沙地,地形较为平坦,表面覆盖植物主要为耐旱的白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