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

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发挥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

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

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因素对人产生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发挥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管理

项目安全的技术管理首先是体现在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之中。在建设部公布的《国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条例》中规定:“所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尤其是爆破、吊装、水下、深坑、支模、拆除等大型特殊工程,都要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否则不准开工。”技术部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不同工程的结构特点可能造成施工安全的危害,应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危害,保证施工安全。

(2)针对施工特点,例如:滑模施工、网架整体提升吊装等,可能给施工带来的危害因素,从技术上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施工。

(3)针对工程采取有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或有爆炸危险的特殊材料的特点,从技术上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保证工程安全施工。

(4)针对选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给施工人员可能带来哪些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措施、安全装置上加以控制等。

(5)针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给施工人员或周围居民带来危害及材料、设备运输带来的困难和危害,从技术上采取措施,给予保护。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确定后,所有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均应认真执行,项目责任人和安全技术人员还要检查或者因施工需要必须变更原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措施时,要报原施工组织设计审批部门负责人,经批准后可变更。大型工程项目应按施工项目分项工程另拟详细的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平面图的安全技术管理

施工平面图的布置,也需按安全技术上的管理和要求。施工平面布置不当,不仅影响工程进度,造成浪费,还给安全施工造成隐患。施工平面图按下列安全要求进行绘制:

(1)炸药库、加工房位置的规定。必须按照安全规程要求在施工平面图中明确定出炸药库、加工房位置。为了避免爆炸,炸药库与其他建筑物必须保持安全距离。这种安全距离,不仅要考虑周围建筑物的火源,而且要考虑炸药库内发生爆炸对周围建筑物的危害。因此,炸药库离居民点不得近于200m;离车站、码头、公路、铁路不得近于500m;离工厂、易燃品仓库不得近于800m,这种距离由炸药库围墙算起。爆炸材料加工房周围10m内不准吸烟及有明火。

(2)油库及其他易燃材料库位置的确定。油库及其他易燃材料库必须按安全规范要求,事先选择好位置,在施工平面图上明确定点要远离建筑明火的暂设工程(如伙房、锅炉房电气焊加工间等),要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在油库内应有防地下渗漏措施。

(3)电气线路及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及变配电设备,必须根据现场用电量统筹规划,认真安排,在施工平面图中合理确定位置。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独立的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在施工现场内,不得架设高压线路,变压器应设在施工现场边角处,并设围栏。进入现场内的主干线尽量少,根据用电位置,在主干线的电杆上事先设好分电箱,防止维修电工经常上电线杆带电接线,以减少电气故障和触电事故。

(4)确定土石方建筑材料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堆放位置。根据施工需要与安全规程要求,在施工平面图中明确规定土石方、建筑材料、预制构件的堆放位置,防止乱堆乱放,不仅可减少二次搬运,也减少了危险因素。特别是混凝土预制构件堆放位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起重吊装的安全。例如:混凝土构件堆放位置距吊车位置远了,转运不值得,不转运又造成吊车斜吊,严重违章,极不安全,随时都可能造成机械设备倾翻或人身伤亡事故。

(5)井字架或门式架位置的确定。井字架、门式架的位置,必须达到施工方便与安全规程要求,在施工平面图中明确定位。其定位必须考虑各条缆风绳的安全角度及锚桩、地笼的位置,否则会给安全施工留下长期隐患,随时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6)塔吊位置的确定。塔吊也必须事先在施工平面图中明确定位。必须考虑塔吊与工程间的安全距离,以便搭设安全网,又不影响塔吊的安全运输。选择塔吊安装位置时,要考虑建筑物的外形、加安全网的宽度、起重臂的长度等因素。

3.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随同施工组织设计,向参加施工的职工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使广大职工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作业应当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安全技术交底分为三类:一是分部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如基础、主体结构、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四个施工阶段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二是分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三是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都要填写安全技术交底卡,交底人与被交底人签字齐全各执一份,便于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与检查。

4.安全内业资料的管理

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中要随时收集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的原始技术资料。在工程收尾时,整理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技术资料,归档成册,以利于今后从事同类工程时借鉴。

安全管理的内业资料达到规范化是实现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步骤,它既是记录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状况的原始证据,同时也是衡量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安全资料必须保持其真实性,这是安全资料管理的基本原则。现实施工安全资料管理中假资料很多,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资料收集人代签字,这是万万不可的。比如一旦发生工人违章操作事故,造成工人人身伤害事故,需要鉴定各方责任,这时需要查阅有关安全技术交底,专项技术交底是有了,而上面的签字是代签的,违章工人可以说根本没有人给自己交过底,这样管理人员就难以说清楚,如果确实是进行了交底,并且接受人本人签字认可,再违章操作,违章人就会负主要责任。

5.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工作是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完备生产设备、规范工艺操作、发挥技术的作用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它包含了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全部职能和作用。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具体地落实“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施工生产进行之前,考虑产品的特点、规模、质量、生产环境、自然条件等,弄清生产人员流动规律、能源供给状态、机械设备的配置条件、需要的临时设施规模、以及物料供应、储放、运输等条件,完成生产因素的合理匹配计算,完成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

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经过审查、批准,即成为施工现场中生产因素流动与动态控制的唯一依据。(www.xing528.com)

(2)施工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进行之前,针对工程具体情况与生产因素的流动特点,完成作业或操作方案,这将为分部、分项工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作业或操作规程。方案完成后,为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避免操作时的事故伤害,要把方案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交底既是安全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训练的时机和目标。

(3)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伤害事故,保证生产工艺过程顺利实施。生产技术工作中应纳入如下的安全管理职责:

1)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中人为的失误。

2)参加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从中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环节和部位、发生与发展、危害性质与程度,摸索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能力。

3)严把设备、设施用前验收关,不使有危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盲目投入运行,预防人、机运动轨迹交叉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6.制定标准化的安全作业程序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为了杜绝操作者在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要按科学的作业标准来规范作业者的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这也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

(1)制定作业标准,是实施作业标准化的首要条件。

1)采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者三结合的方式,根据操作的具体条件制定作业标准。坚持反复实践、反复修订后加以确定的原则。

2)作业标准要明确规定操作程序、步骤。对于怎样操作、操作质量标准、操作的阶段目的、完成操作后物的状态等,都要做出具体规定。

3)尽量使操作简单化、专业化,尽量减少使用工具、夹具次数,以降低操作者熟练技能或注意力的要求,使作业标准尽量减轻操作者的精神负担。

4)作业标准必须符合生产和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把作业标准通用化。不同作业条件的作业标准应有所区别。

(2)作业标准必须考虑到人的身体运动特点和规律、作业场地布置、使用工具设备、操作幅度等,应符合人机学的要求。

1)人的身体运动时,尽量避开不自然的姿势和重心的经常移动,动作要有连贯性、自然节奏强。如:不出现运动方向的急剧变化;动作不受限制;尽量减少用手和眼的操作次数;肢体动作尽量小。

2)作业场地布置必须考虑行进道路、照明、通风的合理分配,机、料具位置固定,作业方便。要求:

a.人力移动物体,尽量限于水平移动。

b.把机械的操作部分,安排在正常操作范围之内,防止增加操作者的精神和体力负担。

c.尽量利用重力作用移动物体。

d.操作台、座椅的高度应与操作要求、人的身体条件匹配。

(3)使用工具与设备。

1)尽可能使用专用工具代替徒手操作。

2)操纵操作杆或把手时,尽量使身体不必过大移动,与手的接触面积,以适合手握时的自然状态为宜。

3)反复训练,达标报偿。

a.训练要讲求方法和程序,宜以讲解示范为先,符合重点突出、交待透彻的要求。

b.边训练边作业,巡检纠正偏向。

c.先达标、先评价、先报偿,不强求一致。多次纠正偏向,仍不能克服习惯操作、操作不标准的应得到负报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