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本状况分析,通常成本分析的综合指标有几大类

成本状况分析,通常成本分析的综合指标有几大类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工程原计划安装5.0万m2模板,预计劳动生产率为0.8 工时/m2,工时单价为30 元/m2;但工程实施完成后检查计算的实际工作量为5.8 万m2,实际劳动生产率为0.75工时/m2,工时单价为40 元/m2,试分析各个成本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由于劳动生产率引起的成本变化为:5.8×40×=-11.6 万元,即因劳动生产率提高原因成本增加-11.6 万元。

成本状况分析,通常成本分析的综合指标有几大类

1.成本分析指标

在成本计划过程中,由于针对的对象多,为了综合地、清楚地反映成本状况,成本分析必须与进度、工期、效率和质量分析同步进行,并互相对比参照。有从各个角度反映成本的分析指标,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即计划的更新,因而成本的版本很多,成本分析的指标也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选择。为了准确地反映情况,需要在成本报告中包括微观和宏观的分析,例如包括各个生产要素的消耗,各分项工程及整个工程的成本分析。

通常成本分析的综合指标有如下几大类:

(1)工期和进度的分析指标。

(2)效率比指标。

除此之外,效率比指标还有材料消耗的比较及各项费用消耗的比较。

可以看出,效率比指标仅对已完成的工程的各个成本项目衡量具有价值。

(3)成本偏差指标。

显然,成本偏差指标只对已完成的工程有用。

(4)成本因素差异分析法。

成本因素是指形成成本的各种生产要素,例如人工工时投入的成本为人工工时单价,建筑材料的投入成本为材料费,机械设备投入形成的成本为机械台班费,此外,还包括工程量的数量、人工的劳动生产率等。对一些分项工程的费用,用成本因素差异分析的方法不仅可以确定实际和计划的差异,而且可确定差异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各自的影响份额。

【例8.1】 某工程原计划安装5.0万m2模板,预计劳动生产率为0.8 工时/m2,工时单价为30 元/m2;但工程实施完成后检查计算的实际工作量为5.8 万m2,实际劳动生产率为0.75工时/m2,工时单价为40 元/m2,试分析各个成本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解:工程计划成本=30×5.0×0.8=120 万元

工程实际成本=40×5.8×0.75=174 万元

该工程的成本差异=174-120=54 万元,即工程的成本增加了54 万元。

在增加的这部分成本中,包括了工程量变化和工时单价变化,劳动生产率变化三种成本因素,各个因素的影响如下:

由于工作量增加造成的成本变化为:

(5.8-5.0)×30×0.8=19.2 万元,即因工程量增加原因成本增加19.2 万元。

由于工时单价引起的成本变化为:

5.8×(40-30)×0.8=46.4 万元,即因工时单价增加原因成本增加46.4 万元。

由于劳动生产率引起的成本变化为:

5.8×40×(0.75-0.8)=-11.6 万元,即因劳动生产率提高原因成本增加-11.6 万元。

以上三种因素造成的成本变化合计增加值

19.2+46.4+(-11.6)=54 万元

在实际工程中,还可以更进一步分析工程量增加、工时单价增加、劳动效率提高的更细的原因和责任人。

2.成本分析报告

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及分析报告,在一个项目中它们可以自由设计。对工程小组组长、领班,要提供成本的结构、各分部工程的成本(消耗)值、成本的正负偏差、可能的措施和趋向分析;对项目经理要提供比较粗的信息,主要包括控制的结果、项目的总成本现状、主要的节约和超支的成本项目分析。成本报告通常包括报表、文字说明和图。

下面以某工程的成本分析为例说明成本分析报告的内容:

【例8.2】 某工程成本分析。

解:(1)某工程计划直接总成本2557000 元,工地管理费和企业管理费总额567500 元,工程总成本为3124500 元,则:

管理费分摊率=567500÷2557000×100%=22.19%

该工程总工期150 天,现已进行了60 天,已完成工程总价为l157000 元,实际工时为14670 小时,已完工程中计划工时14350 工时,实际成本l156664 元,已完工程计划成本1099583 元,则成本总体状况分析:

工期进度=60÷150×100%=40%

工程完成程度=1157000÷3124500×100%=37%

劳动效率=14670÷14350×100%=102.2%

成本偏差=1156664-l099583=57081 元

成本偏差率=57081÷l099583×100%=5.19%

已实现利润=1157000-1156664=336 元

利润率=336÷1157000=0

从总体上本工程虽未亏本,但利润太少,成本超支,劳动效率降低。

(2)详细分析:其中有一个分项工程,模板为30000m2,报价900000 元,该分项工程施工的计划工期130 天,计划工时24000 小时,平均投入23 人,则:

计划平均生产速度=30000÷130=231(www.xing528.com)

计划劳动生产效率=24000÷30000=0.8 工时/m2或30000÷24000=1.25m2/工时

现该活动已工作45 天,消耗工时6290 小时,直接成本花费243100 元,已完成工作量8500m2,平均189m2/天,而本期完成4900m2,工时消耗为3310 工时,则:

平均实际劳动生产率=6260÷8500=0.74 工时/m2

本期劳动生产率=3310÷4900=0.67 工时/m2

则该分项工程成本状况为:

工期进度=45÷130×100%=35%

工程完成程度=8500÷30000×100%=28%

劳动效率=0.74÷0.8×100%=92.5%

实际总成本=243100×(l+22.19%)=297044 元

实际工程价格=30×8500=255000 元

则该分项工程已盈利润=255000-297044=-42044 元

由于该分项工程单位成本=297044÷8500=34.95 元/m2

而报价仅30 元,则每单位工程量亏损4.95 元,亏损的进一步原因可以分析对比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从上面可见,人工的劳动效率比计划还是提高的(节约了劳动工时消耗)。进一步详细分析,可以得出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各占的份额,而且还可以分析人工费用中,由于工资单价变化和工作量变化、劳动生产率变化所引起的成本变化的份额。

(3)工程成本控制报告如下:

×××项目成本控制报告

报告期××年8月31日

至控制期成本状况如下:总收支情况:工程款总额4418529 元(其中包括费用追加343000 元),实际成本额3574710 元,计划成本(新计划)3206729 元,完成原投标工程价2997128 元。

经营成果:

生产成果

主要成本项目差异分析表(见表8.l):

表8.1 主要成本项目差异分析表

注 分析表仅列出成本偏差大于+5%的以上分部工程。

各分项工程直接成本比较见表8.2。

表8.2 各分项工程直接成本比较表

3.成本状况评价

应按规定的项目计划定期进行成本状况评价。成本状况评价是按照成本分析指标作出判断,由于指标很多,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工程成本状况,所以必须正确地分析。

(1)实际和计划成本模型对比。实际和计划成本模型的对比反映项目总成本的进度状况。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计划的成本模型是人们从工期和成本综合控制的角度和要求出发的,因而对成本控制有重要的作用,是成本控制首先考虑的因素。但在对成本模型(即工期—累计成本)的计划和实际的比较时要注意,如果不分析其他因素,仅在这个图上分析差异,那么以下情况常常不能反映出项目存在的危险和证明出什么问题。

情况一:如果在图上计划和实际两曲线完全吻合,或基本吻合,如实际成本曲线在香蕉图范围内(见图8.4),也不能说明项目实施没有问题。例如可能由于工程进度较慢,未完成计划工作量,同时物价上涨,工作效率低,花费增加,而导致两曲线吻合或接近。另外实际曲线位于计划曲线的下侧,也不能说明是好事或不是好事,当工程量不能保证(如外界干扰、低工作效率),使实际工作量未达到预定要求,则虽然总成本未超支,但最终工期会延长,总成本也会超支。另外,施工次序的变化、设计的变更、工作量的增加和质量的变化等也会导致两者不可比。

图8.4 香蕉曲线图

情况二:如果在图上计划和实际曲线完全不吻合,偏差较大,也不能说存在很大的问题。一般偏离是正常的,例如由于成本模型是以计划成本在工程活动上平均分配为前提的,而实际上并不这样,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活动早期成本很低,给人们以降低成本的感觉,但后期成本很高。

通常只有在实施过程中完全按工程初期计划的顺序、计划的工作量施工,没有逻辑关系的变化,没有实施过程和次序的改变或工期的不正常推迟,才能从计划和实际的成本模型对比图上反映出成本差异的信息,才能反映成本本身的节约或超支。而这些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证,所以在上述分析时一定要小心,要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防止误导。

在实际工程中,将实际成本核算到工程活动上是比较困难的,也常常是不及时的。在控制期末,未完成的工作包已花费的成本量和完成程度的估算比较困难。通常在控制期末,未完的工作包越多,实际成本的数值越不准确,成本状况评价越困难。

有时计划成本分解常常比较随意,项目成本模型所采用的平均分配方法与实际的成本使用差距太大,致使项目的计划成本模型本身的科学性不大。

为了克服成本模型的局限性,考虑到实际存在的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必须对之加以改进,引入“实际工程价值曲线”。

实际工程价值即按照计划中预算的标准来衡量的实际已完成工程的价值,即在前锋期将实际工程进度折算为与计划成本一致的度量单位。计算公式为:

其中:实际完成工作量包括在前锋期已经完成的活动的工作量,以及开始但未完成的部分活动所折算的工作量。

在项目的成本模型图中将过去每个控制期末的实际工程价值相连而成的曲线即为“实际工程价值曲线”。对承包商来说,实际工程价值是他有权利能够从业主处获得的工程价款,或他真正已“赢得”的价值。它能较好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进度(见图8.4)。

在图中,只有实际成本曲线与实际工程价值曲线的对比才能较好地反映总成本的节约或超支情况。这种比较已剔除了前面所述的许多影响因素。

(2)效率的比较分析。对工程成本的评价,效率指标比较准确和明确,无论对一个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都可以使用。由于它是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所以比较的尺度是统一的。当机械生产效率小于l 时,说明实际台班数比计划少了,节约了;当劳动效率小于l 时,说明实际人工消耗少了。同样也可以比较材料的消耗。

(3)成本要素比较分析。在各个成本要素、分部工程成本、总工程成本的比较分析中都可以采用偏差值和偏差率指标,它们比较好地直观地反映偏差的程度,这样在工程中,管理者一直能把握每一个费用项目,每一分项工程以及总工程的成本状况、总利润状况以及各子项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