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7 接地装置
l.接地装置的结构及安装方法
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系统都有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引线,如图8-7所示。接地体是埋人地下的金属导体,接地体一般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导体组成。按其结构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
(1)自然接地体
包括直接与大地可靠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等。安装时,应尽量使用符合要求的自然接地体,但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的管道;在自然接地体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装设人工接地体,但发电厂和变配电所都必须单独安装人工接地体。
(2)人工接地体
1)人工接地体的布置 人工接地体由钢材或镀锌材料制成放射形、环形等形状,人工接地体一般应垂直敷设,如图8-8a所示。在多岩石地区,接地体可水平敷设,常用的水平接地体的布置如图8-8b所示。
图8-8 常用人工接地体的布置
a)垂直接地体 b)水平接地体
2)人工接地体的敷设 垂直敷设的接地体常用的规格有:直径为48~60mm、管壁不小于3.5mm的镀锌钢管,或50mm×50mm×5mm的镀锌角钢。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不应小于2.5m,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2倍(5m)。为了提高可靠性,接地体在地中部分不可涂漆,不要埋在有垃圾、炉渣或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应尽量靠近潮湿或有地下水的地方。
垂直接地体埋深一般不应小于0.7m,且位于冻土层以下潮湿的土壤中。在埋设垂直接地体之前,应先挖一个深约1m的坑沟,然后将接地体打入地下,上端露出坑底约0.2m,供连接接地线。垂直接地体的敷设如图8-9所示。
水平敷设的接地体通常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或直径ϕ为10~16mm的镀锌圆钢制成,水平敷设的接地体的相互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敷设水平接地体时,应先挖深约1m左右的坑,然后将接地体放于沟底,再填土夯实。如能铺设厚50~80mm、宽超过接地装置2m的沥青层或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更好。
图8-9 垂直人工接地体的敷设(www.xing528.com)
3)人工接地体的尺寸应符合要求 钢材人工接地体导体的最小尺寸见表8-1。
表8-1 钢材人工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4)接地引线则是与接地体可靠连接的导线或导体,一般为钢质的,也应尽量利用自然导体,如配线用的钢管、建筑物的钢结构架等,但应保证全长有可靠的金属性连接,中间不许有接头。铜、铝接地线只能用于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的外露部分,不能用于地下。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一般为搭接焊;接至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也用螺栓连接,但螺栓连接的部位,应有防松装置;在车间等电气设备较多的场所,应使用镀锌扁钢沿车间墙体明设接地干线;携带式设备因经常移动,其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1.5mm2的多股软铜线。
2.接地装置的一般要求
1)必须保证接地装置全线畅通并有良好的导电性,各种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符合表8-2的规定。接地电阻越小,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的对地电压越低,越不易造成触电。若土壤电阻系数较大,不能满足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可在接地体附近放置食盐、木炭等并加水,来降低土壤的电阻系数。
表8-2 接地电阻规定值
2)保持安全距离。接地装置与其他物体的最小距离应符合安全要求。如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埋设位置应距建筑物或道路不小于3m;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敷设的间距不应小于5m;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离地面高一般为300mm,与墙壁的间距为10~15mm。
3)接地装置应防腐,应尽量安装在不易接触到和不易受有害物侵蚀的地方,但又必须是在明显处,以便于检查,以免受机械损伤,否则应加强防护。例如接地体应采用防腐性较好的镀锌或镀铜件,焊接处应涂以沥青;明敷设的裸接地线可以涂漆防腐;在公路、铁路交叉处,可用钢管或角钢加以保护;接地线穿墙壁、沿墙、沿杆敷设处,也可加装钢管或角钢保护,或涂以标志色;不使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埋设接地体等保护措施。
4)所有电气设备,都应直接与接地装置相连,也可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多台设备与接地干线应采用并联连接,严禁在一条接地线上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设备,否则容易使后面串联接地的设备失去接地保护,如图8-10所示。
图8-10 多台设备与接地干线的连接
a)错误接法 b)正确接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