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纤维增强复合?

如何实现纤维增强复合?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纤维增强复合理论 强化效果取决于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纤维的含量、长短、排列方式以及基体本身的特性及两者界面间的物理、化学作用特点。为达到纤维增强的目的,不是任何纤维和基体都能进行复合,它们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增强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应远远高于基体。因为在产生相等应变的条件下,弹性模量高的能承受的应力也大。纤维弹性模量高,所以纤维增强材料主要靠纤维承受外加载荷。

如何实现纤维增强复合?

复合材料的复合不是组成材料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力学的甚至生物学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结合过程,其增强的实质和某些规律,简单概述如下:

(1)粒子增强复合理论 粒子增强复合是将增强粒子高度弥散分布在基体中,使基体主要承受载荷,而增强粒子阻碍导致基体塑性变形的位错运动(金属基体)或分子链运动(高聚物基体)。其强化效果与所含粒子体积、粒子特性、粒子间距离及粒子直径大小有关。一般认为,粒子越小,强化效果越大。但粒子直径过小(≤0.01μm),则近于固溶体结构,不起粒子增强作用;若粒子直径过大(>0.1μm),容易引起应力集中可能成为裂纹源,反而使强度降低。实践表明,粒子直径在0.01~0.1μm范围内强化效果最好。金属陶瓷、金属细粒与塑料、碳与橡胶、烧结铝等的复合强化均属此列。通常将增强粒子数量大于20%(体积分数)的材料称为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含量较少时,称为弥散强化材料。

(2)纤维增强复合理论 强化效果取决于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纤维的含量、长短、排列方式以及基体本身的特性及两者界面间的物理、化学作用特点。为达到纤维增强的目的,不是任何纤维和基体都能进行复合,它们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增强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应远远高于基体。因为在产生相等应变的条件下,弹性模量高的能承受的应力也大。纤维弹性模量高,所以纤维增强材料主要靠纤维承受外加载荷。

纤维和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结合强度,这样才能保证基体所承受的载荷能通过界面传递给纤维,并防止脆性断裂。若结合强度过低,这时纤维毫无作用,犹如在基体中存在大量气孔群,不仅无强化作用,反而使整体强度大大降低:但结合强度也不能过高,因为复合材料受力破坏时,若纤维从基体中拔出,则要消耗能量,就可避免脆性断裂。而过高的结合强度会使纤维不能从基体中拔出,以致发生脆性断裂。所以纤维和基体的结合强度要适中。(www.xing528.com)

纤维的排列方向要和构件的受力方向一致,才能发挥增强作用。因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各向异性的非均质材料,沿着纤维方向抗拉强度最高,而垂直纤维方向抗拉强度最低,所以纤维在基体中的排列和成型构件的受力应合理配合。

基体与纤维的热胀系数应当匹配,最好应使纤维材料的热胀系数略高于基体,这样可使复合材料中纤维处于受拉状态,而基体处于受压状态。

纤维和基体之间不能发生使结合强度降低的化学反应

纤维所占的体积分数、纤维长度L和直径d及长径比L/d等必须满足一定要求,一般纤维所占的体积分数越高、纤维越长越细,增强效果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