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作为透光和采光材料,其基本光学性质是对光等。其中透光性和折光性是玻璃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光通过玻璃(或介质)时会发生折射、透过、反射及吸收等现象,见图6-2。
图6-2 光通过玻璃时的现象
1.折射率
光线通过玻璃时,光的行进方向发生变化称为折射。玻璃的折射率(n)为光线从空气到界面的入射角i与出界面后的折射角i′的两个正弦之比,即n=sini/sini′,其值等于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在介质中速度之比值(n=c0/c)。由于玻璃密度比空气大(空气密度为1mg/cm3),因此玻璃折射率大于1。玻璃折射率受化学组成、退火程度等影响而变化。折射率必须用指定波长的光线来定义。一般采用钠光谱589.3nm的D线作为标准波长,钠钙玻璃的折射率为1.50~1.52,铅玻璃为2.0。玻璃具有较大的折光性,利用这一性质,可将玻璃制成光彩夺目的艺术品和优质的日用器皿等。
光线通过玻璃时,由于各种组分的折射率不同,产生了漫射(称为色散现象),会使玻璃变暗。这种现象对光学玻璃的质量有严重影响。
2.透光率
透光性是玻璃制品的重要特性。当光线投射到玻璃的界面时,总会有一部分光被反射而折回原介质中,进入内部的那部分,又有一部分被玻璃所吸收,另一部分透过玻璃而射出。玻璃对光的透过能力随化学组分而异,通常增加B2O3和SiO2组分含量,可以提高玻璃的透光性。而氧化铁(Fe2O3、FeO)会降低玻璃的透光性。其次玻璃的厚度和外观缺陷也影响其透光性,如玻璃厚度增加,其内部的吸收增加,透光性也就降低。玻璃的透光性可用透光率定量表示,通常用透射出物体后的光通量Φ2对射到物体上的光通量Φ1的百分比称为透光率(τ),即τ=(Φ2/Φ1)×100%表示。
无色玻璃可以透过各种波长的光线,可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各种有色玻璃能透过同波长的光线而吸收其他波长的光。玻璃对光线的吸收能力随化学组成和颜色而异。无色玻璃可透过各种颜色的光线。各种颜色的玻璃能透过同色光线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石英玻璃和硼、磷玻璃能透过紫外线,锑、钾玻璃能透过红外线,铅、铋等原子序数大的氧化物玻璃能吸收X-射线和γ-射线。因此玻璃既能透过光线,还有反射光线和吸收光线的能力,所以厚玻璃和重叠多层的玻璃,往往不易透光。
3.玻璃的着色
当透明玻璃作为容器时,消费者对内容物可一目了然,并能少用或不用表面装饰而表现内容物的自然状态,同时,玻璃表现为各向同性、光亮,使玻璃容器具有极好的陈列效果,给人以明亮、清晰、高档的感觉。(www.xing528.com)
然而,玻璃的高透明度对某些内容物包装却是不利的,为了防止有害光线对内容物的损害,玻璃可以通过着不同的颜色来防止。在这方面玻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洗发膏通常用乳白色瓶,而啤酒大多用茶色或绿色瓶包装。
绿色、琥珀色、乳白色称为标准三色,玻璃的颜色可通过加入各种着色剂加以着色,着色剂的加入,除了影响光学性能外,对玻璃的其他性能基本上无影响。根据着色剂在玻璃中所显现的状态不同,可分为离子着色剂、胶体着色剂两大类,见表6-6。
表6-6 各种着色剂的着色情况
玻璃中如含有能够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着色剂,玻璃就会出现与被吸收波长光的互补颜色,其关系见表6-7。
由于光线也是一种电磁波,当玻璃中分子振子(包括离子或相当于分子大小的原子团)的本征频率与入射光红外波段的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因分子共振而产生红外吸收。同理,当玻璃中的价电子或束缚电子的本征频率与紫外波段频率重合时,将产生电子共振而引起紫外吸收。
普通钠-钙-硅玻璃中加入金属氧化物而出现了非桥氧,非桥氧的化学键力弱,激发其上的价电子所需能量较小,一般紫外光足以提供这一能量,故能吸收一定频率范围的紫外光。此外,玻璃中添加不同的着色剂也能吸收紫外光而有效地阻挡紫外光透过。玻璃对紫外光的吸收和阻挡性能对食品包装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