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网印刷品质量评估方法

丝网印刷品质量评估方法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工作称工作质量。A.C.Zettlemeyer为“印刷品的质量”下过这样的定义:印刷品质量是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提出文字、线条、实地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是反差、均匀性、忠实性;网点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是阶调再现性、均匀性、网点忠实程度。基于这种考虑,本书把印刷品的质量和印刷图像的质量区别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即把印刷图像质量定义为“印刷图像对原稿复制的忠实性”。

丝网印刷品质量评估方法

一、质量的定义

质量的概念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质量有着不同的看法。近50年来国外几位著名质量管理大师对于质量的看法如下。

(1)戴明(Edwards Deming)认为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最有用的制品”,而他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质量是制造出来的”。由此可看出他非常强调制造过程的作用。

(2)朱兰(Joseph Juran)的看法是“质量是一种合用性”,目的并不仅是销售出去而已。而合用性的意义在于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顾客需要的满足才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表现特性。他的质量管理哲学是以顾客导向为原则。

(3)费根堡(Frmand Feigenbaum)对质量的看法来源于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他认为TQC是“一种有效的系统,能结合公司各部门在质量开发、质量维护以及质量改善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使产品及服务都能在最经济的水准上获得顾客的完全满意”。

(4)石川馨与朱兰的看法较相近,认为质量是“一种能令消费者或使用者满足,并且乐意购买的特质”。

(5)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的看法是质量就是“合乎标准,零缺点”。也就是说要求产品尽可能制造完美。

(6)盖温(David Garvin)将定义质量的方法总结为五个主要方法(Garvin,1984年)。

①哲学法。质量是天生的优越,只有接触该物体时才能感受得到。

②产品导向法。质量优劣是来自于产品可衡量属性的差别。

③用户导向法。质量优劣是由用户来判断的。

④制造导向法。质量为符合规格的程度。

⑤价值导向法。质量代表在可接受的价格下提供的效能符合规格的程度。

综上所述,质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具有不同的含义。总体上说,质量特征应是多方面的。目前,大多数人会想到产品的质量,即我们所说的狭义“质量”的概念,大多数围绕着产品质量,如“符合规格”、“具备应有的功能”、“产品的故障率低且耐用”等。

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越来越注重过程质量的控制,我们所提及的“质量”并不单指产品的质量,更强调服务的质量,即我们所说的广义的“全面质量”的概念。

(1)产品质量。

产品能够满足社会和用户一定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业产品的质量。

(2)工程质量。

也叫工序质量,是指产品质量在形成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操作者、原材料、设备、工艺方法、操作环境等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满足程度。

(3)工作质量。

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工作称工作质量。具体指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技术工作、组织工作等各项工作的质量。即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对提高和确保产品质量所提供的保证程度。

二、印刷品质量的含义及内容

1.印刷品质量的含义

人们在评论印刷品质量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审美、技术、一致性等三方面因素。也就是既考虑印刷品的商品价值或艺术水平,也考虑印刷技术本身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评价方法往往不能可靠地表达印刷品的复制质量特性,只有从印刷技术的角度出发进行评定,才能正确地评价印刷品质量,这种观点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专家的赞同。

A.C.Zettlemeyer为“印刷品的质量”下过这样的定义:印刷品质量是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P.Flike将印刷品分为网点印刷品和文字、线条、实地印刷品两大类。提出文字、线条、实地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是反差、均匀性、忠实性;网点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是阶调再现性、均匀性、网点忠实程度。除此之外,对印刷品质量有影响的特性还有:光泽、透印、套印不准、背面蹭脏等。R.Buchdahl则认为:实地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是反差、均匀性、光泽,网点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是阶调再现性、均匀性。G.W.Jorgensen提出决定网点印刷品质量的主要特性有清晰度、阶调和色彩的再现性、均匀性。

由此可见,印刷品的外观特性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对于不同类型的印刷产品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印刷质量评判中,各种外观特性可以作为综合质量评价的依据,当然也可以作为印刷品质量管理的根本内容和要求。确定支配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综合效果的质量特性,对提高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印刷品复制质量的内容

G.W.Jorgensen等人指出,前述关于印刷品质量的定义是不够准确的,从复制技术的角度出发,他们把印刷品质量定义为“对原稿复制的忠实性”,这种定义方法对进行印刷复制工艺研究和评价印刷复制各个阶段的质量是方便的。基于这种考虑,本书把印刷品的质量和印刷图像的质量区别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即把印刷图像质量定义为“印刷图像对原稿复制的忠实性”。

与印刷品质量的定义相比,印刷图像质量的定义缩小了讨论问题的范围,这样就可以把印刷图像视为二维或三维图画上具有亮暗和色彩变化的一定量单个像素的信息集合(注意,文字也可以作为图形信息处理,所以文字也可视为图像)。印刷图像质量充其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图像质量和文字质量。现将表达图像质量和文字质量的特征参数分述如下,这些质量特征参数既可作为质量评价时的评判参数选用,也可作为质量管理中的目标参数选用。

(1)图像质量特征参数。

图像质量特征参数可分为以下四种:阶调与色彩再现、图像分辨率、龟纹等故障、图像表面特性。下面按此顺序进行说明。

①阶调和色彩再现是指印刷复制图像的阶调平衡、色彩外观跟原稿相对应的情况。就黑白复制来说,通常都用原稿和复制品间的密度对应关系表示阶调再现的情况(复制曲线)。就彩色复制品来说,色相饱和度明度数值更具有实际意义。

印刷图像的阶调与色彩再现能力不仅受到所用的油墨、承印材料以及实际印刷方法固有特性的影响,而且也常受到经济方面的制约。例如在多色印刷时,采用高保真印刷工艺就能够取得比较高的复制质量,可是那将是以提高成本为代价的。所以对于以画面为主题的印刷品来说,所谓阶调与色彩的最佳复制就是在印刷装置的各种制约因素与能力极限之内,综合原稿主题的各种要求,产生出多数人认为是高质量印刷图像的工艺与技术。关于最佳阶调和色彩复制的问题后边还将比较详细地叙述。

②最佳复制中的图像分辨率问题,包括分辨率与清晰度两方面的内容。印刷图像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网目线数,但网目线数是受承印材料与印刷方法制约的。人的眼睛能够分辨的网目线数可以达到250线/英寸,但实际生产中,并不总能采用最高网线数。此外,分辨率还受到套准变化的影响。清晰度是指阶调边缘上的反差。在分色机上,通过电子增强方法,能够调整图像的清晰度。但是,人们至今还不知道清晰度的最佳等级是什么,倘若增强太多,会使风景或肖像之类的图像看起来与实际不符,但像织物及机械产品的图像却能提高表现效果与感染力。

③龟纹、杠子、颗粒性、水迹、墨斑等都会影响图像外观的均匀性。在网点图像中,有些龟纹图形(如玫瑰花形)是正常的,但当网目角度发生偏差时,就会产生不好的龟纹图形,影响图像颗粒性的因素很多,纸张平滑度、印版的砂目粗细都与图像的颗粒性相关。从技术角度讲,除龟纹与颗粒图形之外,人们可以使其他多数引起不均匀性的斑点与故障图形接近于零。

④印刷图像的表面特性包括光泽度纹理平整度。对光泽度的要求依据原稿性质与印刷图像的最终用途而定。一般来说,复制照相原稿时,使用高光泽的纸张效果较好。在实际印刷中有时需要使用亮油来增强主题图像的光泽。光泽程度高,会降低表面的光散射,从而增强色彩饱和度与暗度。然而,用高光泽的纸张来复制水彩画或铅笔画时,效果并不太好。使用非涂料纸或者无光涂料纸,却可以产生较好的复制效果。纸张的纹理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坏图像,通常应避免使用有纹理的纸张复制照相原稿。但使用非涂料纸复制美术品时,纸张原有的纹理会使印刷品产生更接近于原稿的感觉

(2)文字质量特征参数。(www.xing528.com)

最佳文字质量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它们必须没有下列各种物理缺陷:堵墨、字符破损、白点、边缘不清、多余墨痕等。

文字墨层的密度应该很高。实际上,文字墨层的密度受可印墨层厚度的限制。在涂料纸上,黑墨的最大密度约为1.40~1.50;而在非涂料纸上,黑墨具有的最大密度均为

1.00~1.10。

笔画和字面的宽度应该同设计人员绘制的原始字体相一致。字体的笔画与字面宽度也受墨层厚度的影响。墨层比较厚的时候,产生的变形就会比较大。在一定的墨层厚度条件下,小号字产生的变形要比大号字产生的变形明显得多。为了获得最佳的复制效果,笔画宽度的变化应该保持在字体设计人员或制造人员所定规范的5%以内;字符尺寸应保持在原稿规范的-0.025~+0.050mm以内。

三、印刷品质量的评价

印刷界常把评价印刷质量的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类。主观评价通常是指由人而不是用仪器进行质量评判,可见,“客观”和“主观”这两个词可以看作“仪器的”和“非仪器的”同义词

通常认为用仪器进行评价是客观的,没有主观影响,但对于仪器方法取得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仪器方法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操作人员对实验结果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主观影响,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仪器测量方法根本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可以推想,非仪器的方法,即由人评判的方法,其主观影响要大于仪器方法中的主观影响。但是就某个或某组评判人员而言,常常可以进行基本上客观的评判,所以给非仪器的方法贴上主观的标签,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评判人员可以根据对主观评判和客观评判提出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眼光观察被评判的样本。例如:如果将主题相同、密度不同的一组图像交给一组评判人员,要求他们按照印刷品的明暗程度客观地评判这些图片的等级,那他们是不难做到的。但是要求他们按照主观爱好(心理加权)来评定图片的等级,评定结果将是完全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评判结果的精确性下降,图像主题也会成为一个相关因素。应当注意,评判人员的主观爱好也不是没有模式的。主观爱好的一致性程度一般还是比较高的。例如:人们已经发现,与淡黄色新闻纸印刷品不同,大多数评判人员对淡蓝色新闻纸印刷品表现出明显喜爱的趋势。

“实际的印刷品质量”与“感觉的印刷品质量”应当加以区别,从工艺的角度看,这是正确的,从商品的角度看,人们对“感觉的印刷品质量”更感兴趣。实际的印刷品质量虽然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但却常常选用符合感性印象的单位来表示实际印刷品的质量,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被传送到纸张上的墨量不如印刷品的光密度值那样令人感兴趣,因为印刷品的光密度值是一个对数函数,它可以使实际测量值适应人的视觉心理法则。透印度、蹭脏度也可以用对数函数表达,这样做是正确的。

评价印刷品的质量时,有两种方法可供应用。一种方法是要求评定者根据他们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价;另一种方法是要求评定者把自己看作一种仪器,从技术角度尽可能客观地评定印刷品的质量。这两种方法存在着细微的差别,通常,应当要求评定人员采用后一种方法。然而,尽可能地进行客观评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凡仪器必有标度,测量结果都用标度值予以表示,可是将人假定为仪器时,是没有标度的。实际上进行此类形式的评定时,大多数采用成对比较法,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被评判的样本集,每次取一对进行比较,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主观评判技术。

成对比较法有一个难题是:人们越能够轻而易举地鉴别出某一样本集中各样本的差别,就越难将不同的样本与标度联系起来。

使用非仪器的成对比较法评价印刷品的质量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了评定人员之间的差异,这是因为评判人员评判时的着眼点不一样,导致了评定结果具有多维性。

在印刷品质量评判中,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要求评判人观察什么。一般说来,应当使评判过程尽可能简单,并且是一维的,但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例如:在评判凹印品淡色中间调时,规定一维准则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所谓的多维质量评判技术。这也是一种主观评判方法。

除了成对比较和多维分级法之外,还有一些主观评判方法,这主要是:尺度评定法、调整法、极限法等。

关于彩色图像的客观评价方法,本质上是要用恰当的物理量或者说质量特性参数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描述,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印刷质量提供依据。对于彩色图像来说,印刷质量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色彩再现、阶调层次再现、清晰度和分辨率、网点的微观质量和质量稳定性等内容。可使用密度计分光光度计、控制条、图像处理手段等测得这些质量参数。然而,用测得的数据控制生产过程是一码事,用测得的数据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却并非易事。印刷质量参数很少有独立变量,每个质量因素如何影响图像的评价效果及如何影响其他质量参数对图像评价的影响,涉及各个质量参数对图像影响的“加权值”。这些加权值可以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求取,也可以采用主观评判方法为客观评价方法决定难以解决的变量相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评判方法。

1.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是以复制品的原稿为基础,对照样张,根据评价者的心理感受做出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墨色鲜艳,画面深浅程度均匀一致。

②墨层厚实,具有光泽。

③网点光洁、清晰、无毛刺。

④符合原稿要求,色调层次清晰。

⑤套印准确。

⑥文字清晰、完整,不缺笔断道。

⑦印张外观整洁,无褶皱、油迹、脏迹和指印。

⑧印张背面清洁、无脏迹。

⑨裁切尺寸符合规格要求。

依靠这种没有数据为依据的定性标准来评价印刷品的质量,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品的质量状况,也不能有效地为控制印刷品质量提供依据,只能在印刷结束后简单地进行评定。

主观评价印刷质量主要靠目测,采用的工具主要是放大镜(放大倍率10~25倍)。

2.客观评价

测定印刷品的物理特性为中心,通过仪器或工具对印刷品做出定量分析,结合复制质量标准做出客观评价,用具体的数值表示。

对印刷品的客观评价方法,本质上是要用恰当的物理量或者质量特性参数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描述,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印刷质量提供依据。印刷品质量的技术特性包括图像清晰度、色彩与阶调再现程度、光泽度和质感等各个方面。在这些特性因素中,有一些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如色彩与阶调,在复制过程的各个工序中,可使用密度计、分光光度计、控制条和图像处理手段等对这些因素能够加以控制。

3.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以客观评价的数值为基础,与主观评价的各种因素相对照,得到共同的评价标准。目前,想要把这些测试数值加以综合确认,使之变成控制印刷质量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印刷品的评价,因为受到很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欲想真正地判断质量的优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如反射密度、不均匀性、清晰度等,作为一种指数考虑,并通过测试仪器以及标准材料,求得具体的数值,即所谓的印刷适性指数法。

此外,还可以用数理统计方法,将欲评价的印刷品,按主观、客观的排列顺序,最后取其相关数,作为最佳印刷品的指数来评定印刷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