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护坡的设计流程如下:
(1)水文计算,确定各级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位。
(2)水力计算。根据拟定的设计纵横断面,计算水流速度和冲刷深度。
(3)护岸型式选择。分析河流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尤其自然功能对生态的要求,分河段确定护岸型式。
(4)岸坡稳定分析,包括渗流稳定、抗滑稳定等。
(5)结构设计。对护坡进行结构计算,确定护坡细部的材料、构造与尺寸,细化地基处理措施。
(6)施工期调整。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对护坡进行局部调整。
生态护坡的设计要基于河道的功能和实际情况,宜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满足原则
不同位置的河段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位置的河岸被划分成了不同类型的岸线,包括生活性岸线、生产型岸线和生态型岸线。对生态型和生活性岸线,优先选择生态型岸坡。对生产型岸坡,往往需要停靠船舶,装卸货物,上下客人,此时硬质岸坡更适合需要。对硬质岸坡不能够歧视,在合适的场合,还是要采用,只是要避免大规模的、不分场合的采用。
2.边坡安全原则(www.xing528.com)
护坡要保障岸坡的稳定。首先是保障岸坡的整体稳定,其次是防止坡面和坡脚在水流冲刷作用下引起岸坡的表层崩塌和整体失稳。放缓岸坡是防止岸坡失稳的最佳方式。当有一定的空间条件时,要尽量采用接近自然稳定坡度的边坡。这样的边坡,边坡防护工程量最省,也为植被恢复打下了良好基础条件。毕竟陡峭的边坡,即使是自然边坡,植被的生长情况也不会好,何况是人造边坡。对于生态护坡,其材料和结构应具有室内试验资料或者经过现场工程验证,满足抗倾覆、沉降变形、稳定性、承载力、抗冲刷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护坡的安全。当为新型材料且缺乏实践验证时,可以先做试验段,效果良好后再大规模推广应用。
3.边坡分区原则
护坡的型式与结构要考虑河道不同区域的生态要求,宜根据不同岸坡分区生物特性要求,设计合适的生态护坡组合。
河流的岸坡一般可以划分为死水区、水位变动区和无水区。死水区指枯水位之下的坡面区域,常年浸泡在水下,水生生物活跃,宜尽可能地使边坡具有孔隙。水位变动区指枯水位与汛期高水位之间的坡面区域,受风浪淘刷严重,两栖类动物、昆虫类和鸟类活动频繁,宜有水生和湿生植物。无水区指汛期高水位之上的坡面区域,是陆生生物主要活动区,可以布置乔灌草。
4.植被护坡优先原则
生态护坡的生态性,首要表现为恢复岸坡上的良好植被;而且植被护坡一般相对其他型式的护坡便宜,工程投资省。植被护坡一般适用于自稳的、坡度较缓的边坡。
5.当地材料优先原则
利用当地材料,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节省工程投资;还有可能映衬当地乡土文化,就有可能融合当地自然肌理,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
6.景观原则
河流形态、水流、岸坡、坡面植物等都是河流景观的组成部分,对滨水区域的生活环境和风貌特色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要研究和分析大众心理行为,选择行为发生的合理区段进行相应的空间形态设计,设计好亲水的位置和角度,满足人们亲水行为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