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缓冲带一般指水-陆交界直至河水影响消失的地带。这是一个模糊的界限。天然河岸缓冲带处于水陆的过渡地带,一般生长着丰富植物,也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河岸缓冲带具有如下多方面的功能:
1.稳固河岸
河岸上的植被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增加土层的机械强度,阻止土层的滑动。植物茎叶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水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
2.净化径流
河岸缓冲带可以截留、过滤、吸收地表径流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有害病菌,净化水质。Peterjohn和Correll研究[126]表明,农田与河流之间50m宽的森林带能够减少89%的氮和80%的磷。
3.增加下渗
岸边带减缓了地面径流的流速,增加了雨水的下渗量,有利于减少汛期洪峰,增加非汛期河流水量。
4.保护生物多样性
河岸缓冲带是水陆之间的交错带,是能量与物质交换频繁的场所,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尤其是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例如,河滩地和浅水区草丛为鱼类提供了产卵场所,复杂的河岸带植被在洪水期是鱼类觅食和躲避的良好场地;河岸带的干湿交替变化,形成了多样性的小生境。滨水乔木在夏季能够为水体遮阴,降低局部水温,有利于某些鱼类和鸟类的生存。植物的落叶、果实、枯枝为鱼类、鸟类和微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营养物质。(www.xing528.com)
5.改善环境
河岸带植被能够降温、降尘、减噪,洁净空气。繁茂的植被,能够营造出多变的自然景观效果,改善滨水环境。
6.提供旅游和休闲服务
河岸带的名胜古迹、人文建筑、风景名胜提供旅游地点。滨河某些区域可以设置散步、运动、亲水、教育设施,供附近居民休闲娱乐。
河岸缓冲带适宜宽度因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污染情况、土地利用、造价等条件的限制而有差异。具有不同的主导功能的河岸缓冲带适宜宽度可以参见表8.5-1,表8.2-1和表8.2-4给出不同岸上植被带的宽度也可供参考。
表8.5-1 Fischer和Allen总结的岸边缓冲带适宜宽度[100]
河岸缓冲植被带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减少地面径流对河水水质的污染。在城市中,大多数河流修建了堤防,导致地面径流无法漫流入河,河岸带控制面源污染的功能被削弱。对于没有修建堤防的城市河流,可以按控污型岸边带设计,即在陆相边界设置岸边植被缓冲带,在水相边界设置岸边湿地系统。
河岸缓冲植被带最好是连续的。植被的配置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降雨、洪水条件,多选择土著种,尽量接近天然结构,最好允许其自然演替,减少人为干涉,形成自然稳定的系统。当然,对于作为公园使用的河岸带,不可避免会种植景观树种,此时要避免单一景观树种,以便防止病虫害。选择植物时,要防止外来物种造成生物入侵,同时不能忘记净化地面径流的功能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