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河流的污染源和污染特征,结合城市河流水文、水力学、水环境特点,提出城市河流的综合防治体系(图8.4-4)。防治体系应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水质监测与预防,避免重建轻管的传统弊端。
图8.4-4 城市河流水质防治体系示意图
1.城市点源污染治理
应加强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网建设,禁止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部分老城区仍是雨污合流排水,应逐步提升雨污分流治理区域比例,逐渐减少降雨期污水混合雨水直排入河的污染物数量。
对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尾水,可以进行深度处理到地表水Ⅴ类甚至更高的标准。在河道治理范围,可利用护堤地、河滩地、坑塘、洼地布置人工湿地,对达标尾水进行生态处理。
加强河道管理,禁止在河道蓝线范围内堆弃固体垃圾,尽量避免在河流保护范围内设置垃圾场。
2.城市面源污染治理(www.xing528.com)
对城市郊区农田农药残留导致的面源污染,只能通过转变农业耕作方式,发展高效绿色农业来逐步改进,甚至需要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不是一个简单的水污染治理技术问题。
对城市初期雨水进行治理。将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配置合适的工艺进行处理。初期雨水收集的装置有多种型式,如优先流法弃流池、自动翻板式分离器、旋流分离式弃流设备等。初期雨水一般在雨水管网的源头附近收集。在雨水口入河处,由于雨水汇集历时不同,导致初期雨水与非初期雨水混合,很难分清楚。当护堤地较宽时,可以布置一些雨水调蓄池,分析水质特点,选择简单的固定或者移动处理工艺设备,处理后作为城市杂用水。
3.城市河流内源污染治理
城市河流水质治理不能只处理水体本身,否则如果河流底泥富含污染物,会向清洁水体释放,大幅度降低水体净化效果。底泥的污染物成分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底泥治理一般采用清除出河道的方式。根据水量、水流条件,一般采用两种施工方式。对于北方河流,日常流量很小,可以排空河道,用反铲和自卸汽车旱地施工。对于南方河流,日常流量较大,有一定水深,可以考虑用挖泥船施工。施工开挖的淤泥要根据主要污染物种类选择合理的处置方式。
4.监测措施
对各种入河排污口流量、排污时间、污染物类型进行监测。在河流上合理设置监测控制断面,制定监测方案,为河流水质的日常管理和水量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5.非工程措施建设
应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包括制度建设、水质监控体系建设、应急措施建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