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1 横断面设计步骤
河流横断面设计的步骤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确定设计流量。对于防洪,根据防洪标准和水文计算成果确定设计洪峰流量。对于供水、灌溉,根据引水时段和供水保证率确定枯水期设计流量和水位。对于航运,根据航道等级分析枯水期的设计流量和水位。
(2)分析河流现状横断面,分段选定设计横断面基本型式。对于弯道段,可以选择非对称的复式断面。
(3)分段初定设计主槽断面。根据主槽现状河势和横断面形态,提出现状概化断面。按供水、灌溉、航运要求,计算复核主槽概化断面是否满足流量、水位要求。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设计主槽断面。
(4)分段初定设计防洪断面。在设计主槽断面基础上,根据设计洪峰流量和限制的设计范围,初拟设计防洪断面,进行断面过流能力计算,初步确定堤距和设计防洪断面。
(5)水面线计算。根据上述计算,结合平面布置原则,拟定连续的堤线和中水治导线,计算水面线。常常需要进行水面线方案比选。
(6)成果检查和微调。根据水面线、堤线、堤高成果,进一步检验周边环境制约因素,与市政、交通、规划等部门进行对接。当周边环境因素(例如铁路、桥梁、军事设施等)形成强制性制约时,局部调整设计断面和水面线。
7.5.3.2 主槽横断面
设计洪峰流量决定了河流全断面的大小,造床流量决定了主槽横断面的大小。主槽断面进行少量的整治,往往能满足供水、灌溉、航运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的要求,然后以此为基础,利用滩地过洪,计算行洪全断面的大小。对于城市河流,情况要复杂一些。
城市河流,往往要提高防洪标准,增大设计洪峰流量,这时需要扩大全断面过流能力。扩大全断面过流能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堤防后退,大量增加滩地过水流量,主槽断面按造床流量整治,基本不变。堤防后退,需要增加占地,在老城区无法实现,在新城区实现也有一定困难;二是堤线基本维持现状,疏挖河道主槽,扩大主槽面积,缩窄滩地面积,大量增加主槽过水流量。河道管理的相关政府部门常常乐于接受这种方式。这时,疏挖后的主槽断面面积一般大于天然形成的主槽断面面积,过流能力大于造床流量,与河流来水来沙情况是不相称的,设计断面必然进行自然调整,可能会淤积缩小面积,也可能会变化纵比降。要维持设计断面,需要人工干预。
7.5.3.3 过流能力计算
1.计算公式
采用明渠均匀流,用谢才公式和曼宁系数公式进行断面过流能力计算,计算公式见式(6.1-21)、式(6.1-9)、式(6.1-10)。对于复式河道断面,断面综合糙率可以选择式(7.5-1)、式(7.5-2)或式(7.5-3)进行计算。
式中 n——断面综合糙率;
χi——过流断面第i部分的湿周,m;
ni——过流断面第i部分的糙率。
式(7.5-1)、式(7.5-2)、式(7.5-3)逐渐加大了断面大糙率部分的影响。对于天然河道,一般河床的糙率小于滩地和岸坡的糙率,所以三个公式实际上是逐渐突出了滩地和边坡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糙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大于1.5~2.0时,用计算式(7.5-2)或式(7.5-3);当糙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小于1.5~2.0时,用式(7.5-1)。
对于复式断面,一般要分区计算各区过流量,然后求和得到全断面过流能力。
2.梯形断面过流能力算例
以梯形断面为例(图7.5-6),观察不同糙率公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图7.5-6 梯形断面案例
计算参数为:底宽b1=15m,m1=m2=3,糙率n1=0.02,n2=n3=0.03,水力梯度J=1/3000,最大水深H=6m。
用式(7.5-1)计算出的糙率和流量记为n01和Q01,式(7.5-2)计算出的糙率和流量记为n02和Q02,式(7.5-3)计算出的糙率和流量记为n03和Q03。计算流量差值的比率记为η1=(Q01-Q02)/Q02,η3=(Q02-Q03)/Q02。计算结果见表7.5-1和图7.5-7、图7.5-8。结果表明,n01<n02<n03,Q03<Q02<Q01,η1的最大值为10.0%,η3的最大值为10.4%,用不同的糙率公式计算的断面过流能力结果相差不大。(www.xing528.com)
表7.5-1 不同糙率计算公式下流量与水深的关系表
续表
图7.5-7 不同糙率公式下的糙率-水深曲线
图7.5-8 不同糙率公式下的流量-水深曲线
3.复式断面过流能力算例
观察复式断面(图7.5-9)分区计算与不分区计算时流量的差异。
计算参数:主槽底宽b1=15m,滩地底宽b2=b3=3m;边坡系数m1=m2=m3=m4=2.5;糙率n1=n7=0.04;n2=n6=0.03;n3=n5=0.025;n4=0.02;水面比降J=1/3000;水深h最大值为6.0m。
图7.5-9 复式断面
计算断面不分区时,断面过流量记为Q0,综合糙率记为n0,采用式(7.5-2)计算。
复式断面分区计算时,断面总过流量记为QZ,分三个分区过流量之和,QZ=QⅠ+QⅡ+QⅢ。三个区的综合糙率记为nⅠ、nⅡ、nⅢ,也采用式(7.5-2)计算。为比较Q0和QZ,取流量差值比率η=(QZ-Q0)/QZ。
计算结果见表7.5-2、表7.5-3和图7.5-10、图7.5-11计算结果表明:分区计算的流量QZ会大于Q0;不分区计算时,在滩地部位,由于水力半径的突然增大和糙率的增加,流量会变小。本例中的流量差值比率η最大为38.24%。
表7.5-2 糙率随水深变化关系表
表7.5-3 流量随水深变化关系表
续表
图7.5-10 流量-水深曲线
图7.5-11 差值比率-水深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