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滨水空间容量控制与规划设计——以滨河公园为例

滨水空间容量控制与规划设计——以滨河公园为例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滨水空间是服务于人与其他生物的,其他生物的容量靠大自然自发调节,人的容量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措施加以人为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滨水空间的人群容量,间接控制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表5.8-3滨河公园内部用地比例%

滨水空间是服务于人与其他生物的,其他生物的容量靠大自然自发调节,人的容量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措施加以人为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滨水空间的人群容量,间接控制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如果滨河区域需要设计成公园,就需要核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以便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和用地面积。

滨水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规定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表5.8-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表5.8-2),以及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在Ⅰ、Ⅱ、Ⅵ、Ⅶ气候区为28.0~38.0m2,在Ⅲ、Ⅳ、Ⅴ气候区为28.0~38.0m2,这样可以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滨水空间范围内建设用地的总面积,估算人群数量或所需绿地面积。

表5.8-1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

表5.8-2 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 单位:m2/人

注 1.气候分区应符合《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的规定和(GB 50137)附录的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2.若为新建城市(镇),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宜在85.1~105.0m2/人内确定。

如果滨临水体的堤防、护堤地、绿地按公园进行设计,游人容量可按式(5.8-1)计算。(www.xing528.com)

式中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0——公园总面积,m2,可以根据城市用地规划及表5.8-1估算;

   Am——公园游人人均占用陆地面积,可取60m2/人;

   C1——用于开展水上活动时,可利用水域面积内的游人容量(人),可按250m2/人计算。

当按滨河公园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多布置绿地,少布置公用建筑设施,建议按照表5.8-3控制内部用地比例。

表5.8-3 滨河公园内部用地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