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蓝线内的滨水空间完全公共化的后果是可怕的。人类活动如果在滨水空间无处不在,布设各种生产、商业设施,必然成为强烈干扰源,破坏生物栖息地,河道会沦为生物多样性单一、自然景观缺失的河道。只有给河道生物足够空间,保护生境,形成多样化生物群落,河道才能够回馈居民理想的空间环境,实现人与河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生态河道的滨水空间以防洪和生态保障为前提适度公共化是可行的。其途径是人们自我约束,合理划分空间,制定并遵守兼顾各方需求的控制措施,错时段复合利用滨水空间资源。
(1)在满足生态系统稳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空间,控制人的活动范围。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同强度将河段划分成三类空间(图5.7-1)。
1)生态空间。此空间首重生物保护和修复,人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主游路,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最小。存在珍稀、濒危生物的重要生态区域、水源地保护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和亟待生态修复的区域,以及临近工厂、仓储区的河段,都可以划为生态空间。
2)游憩空间。此空间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弱,而偏重满足人的休闲娱乐。人的活动范围遍布水边和水上。人们利用了非行洪时的滩地空间和水面空间,可以最近距离接触水体,活动的类型多,范围广,人流数量大,因此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最严重。毗邻商业中心和密集居住区的河段,可以划分为游憩空间。
3)过渡空间,在生物保护的基础上兼顾人的亲水需求。滩地的利用从严控制,首先满足生态需要。人可以在滩地活动,但人数受限于场地规模,数量较少。滩地、护堤地、堤防、规划绿地的利用程度应该是从小到大。周边是金融区、写字楼区、稀疏居住区的河段,以及生态修复要求相对强烈的河段,可以划分为过渡空间。过渡空间中,人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处于中间程度。(www.xing528.com)
图5.7-1 河段三类空间示意图
(2)根据空间划分,明确服务对象,合理布置活动设施,引导活动内容。当地居民是三种滨河空间的首要服务对象。游憩空间的服务对象也可以包括外地游客,特别是对于秦淮河这样闻名全国的地方。当地居民的日常活动内容主要是家庭休闲、运动健身和科普活动,例如散步、跑步、打太极、闲谈、下棋、读书、观鸟、观鱼、垂钓、休息、遛狗、遛鸟、作画、骑自行车、科普教育、家庭亲子活动、游泳、自然观赏等。要通过设施的布置引导居民活动的内容。例如,通过设施规模的大小和数量控制生态空间和过渡空间的人流数量,以游路、小广场、座凳等小规模的设施为主,限定人的活动主要在健身、阅读、沉思、下棋、自然观赏等方面。生态空间和过渡空间应拒绝聚集大量人流的商场、商业街、游乐园、儿童广场、演艺广场等设施进入。在游憩空间中,可以布置较大规模的广场,作为健身舞、太极场、民俗表演的场所。合理的设施类型和布置能够引导人流,避免过分拥挤带来的安全问题,例如,游船码头的位置与岸上游乐场保持适当距离,自行车和汽车的停车场分离等。由于人流量大,滨水岸缘往往硬化,做成滨水广场、滨水码头。这会断绝水体的横向渗透,不利于物质的横向交换,因此应当弱化其影响。建议采用两岸交错布置的方式,防止某个河流水流的横向联系完全断绝(图5.7-2)。
图5.7-2 硬软岸线的交错布置
(3)做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工作。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水系专项规划确定生态河道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方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设置专职人员加强管理,通过自动化监测监控设施提升运行管理的效率。对于滩地,最好仅在非汛期利用,并布置警示设施和安全设施,以避免洪水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