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绿色城市建设
(1)城镇化快速发展为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快速发展使新建建筑规模持续大幅增加。“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全面展开,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节能改造在重点城市及学校、医院等领域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全国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部修订完成并颁布实施,节能性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累计增加节能建筑面积70亿m2,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超过40%,同时,引导农村建筑按节能建筑标准设计和建造。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新疆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居住建筑中实施节能75%强制性标准。城镇化快速发展直接带来对能源、资源的更多需求,迫切要求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在保证合理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这将直接表现为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需求急剧增长。
(2)人民对生活质量需求不断提高使得对建筑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城镇节能建筑仅占既有建筑面积的23%,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水平低,目前正在推行的“三步”建筑节能标准,也只相当于德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能耗指标则是德国的两倍。北方老旧建筑的热舒适度普遍偏低,北方采暖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仍不到50%。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夏季能耗高、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仍缺乏合理有效的采暖措施,缺乏建筑新风、热水等供应系统的问题。夏热冬暖地区除缺乏新风和热水供应系统外,遮阳、通风等被动式节能措施未被有效应用,室内舒适性不高的同时增加了建筑能耗。大城市停车、垃圾分类回收、绿化等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北方农村冬季室内温度偏低,较同一气候区城镇住宅室内温度低7℃~9℃,农民生活热水用量远远低于城镇。农村建筑使用初级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很低,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地区具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广阔空间。每年农村住宅面积新增8亿m2,人均住房面积较1980年增长了4倍多,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6.4%。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到农村地区,发挥“四节一环保”的综合效益,能够节约耕地、降低区域生态压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能吸引大量建筑材料制造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参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1)“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m2。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累计有4 07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4.7亿m2。(www.xing528.com)
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进。截至2015年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m2,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倍,节能改造惠及超过1 500万户居民,老旧住宅舒适度明显改善,年可节约650万t标准煤。夏热冬冷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 090万m2,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2倍。
3)公共建筑节能力度不断加强。“十二五”时期,在3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对9 000余栋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在233个高等院校、44个医院和19个科研院所开展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节能改造试点,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11个,实施改造面积4 864万m2,带动全国实施改造面积1.1亿m2。
(4)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新问题。建筑节能标准要求与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标准执行质量参差不齐;城镇既有建筑中仍有约60%的不节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居住舒适度较差;绿色建筑总量偏少,发展不平衡,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形式单一,与建筑一体化程度不高;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刚刚起步,推进步伐缓慢;绿色节能建筑材料质量不高,对工程的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约束及财政资金投入推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不完善。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生活条件需求强烈,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同时,困难和挑战也比较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