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以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手机支付整合了用户的消费需求、运营商的网络能力、银行的信用度以及商家的营销能力,可实现随时、随地,安全、方便、快捷支付服务。
以技术方式维度来划分,移动支付包括了基于短信的、基于WAP的、基于GSM下的USSD的在线交互、基于客户端的以及非接触式的移动支付。具体如下:
1)基于SMS的移动支付:用户至运营商营业厅、电信营业厅或网上银行开通业务,手机号码和银行卡账户、电信账户进行绑定;用户编辑短信内容(如业务类型码、金额、密码等)发送至业务接入号,平台验证合法性后完成扣费。优点是业务实现简单,缺点是:用户操作繁琐、交互性差、响应时间不确定,安全性较差。
2)基于WAP的移动支付:用户开通手机上网支付功能,用户在WAP界面选择商品,形成订单,用户确认后转入WAP支付页面,选择支付账户,输入账号、密码后完成支付。WAP支付是远程支付的补充,但需要访问WAP门户,需要WAP支付网关,且安全性较差。
3)基于USSD的支付(仅GSM):利用USSD(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技术实现在线交互,提供了一个与网页类似的互动界面,不需要使用者记忆短信代码。
4)基于客户端的移动支付:用户下载移动支付客户端(JAVA、BREW等),手机安装后登录,进行支付。需要开发客户端,用户也需进行下载安装。
5)非接触式的移动支付:手机结合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电磁传播来进行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被标记对象的目的)技术,将银行卡或支付账户内置到手机中,实现近距离离线或在线支付。综合了对安全性、使用方便性的考虑,世博园区内商户POS手机支付主要是采用这种技术,因此重点介绍一下。
非接触式的移动支付实现方案,大致可成NFC、eNFC、SIMPass以及RF-SIM。其中除RF-SIM是采用2.4GHz射频频率外,另几种均采用13.56MHz射频频率。具有操作简便、交易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详细的技术特点比较,如表1-8所示。
表1-8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案技术对比(www.xing528.com)
而从资金账户角度来区分,又可以将手机支付分为手机银行和手机钱包。
1)手机银行是将银行账号与手机号进行绑定设置,通过手机完成包括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银证转账和外汇买卖等各种银行业务。
2)手机钱包是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支付账号进行绑定,利用移动终端实现个人随时、随地,安全、方便、快捷地充值缴费、购物支付等服务。
根据上述维度,并且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实际应用,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手机钱包范畴内、一种非接触支付方式。通俗地,可以说成“手机刷卡”。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均已经推出了非接触支付业务。这里以中国电信上海电信的“翼支付·手机钱包”为例展开。
在世博期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推出的一款RFID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产品,以eNFC方式、采用13.56MHz射频频率,将非接触式应用放在UIM卡中,天线内置在手机中,主要是利用手机后盖的天线和POS机进行无线数据交互,实现对消费卡的功能支持。这样,将刷卡功能集成在手机终端上,应用在世博园区内,为用户提供身份识别、手机钱包消费服务,主要包括打印优惠券、消费、积分等功能。用户需要采用定制的手机终端和UIM卡,但是可以直接在现有大部分商户的非接触POS机上使用,无需进行POS机改造。
用户开通翼支付功能后,可在特约商户处刷手机进行消费。其流程为:收银员在POS机上输入消费金额并提示用户放置手机;用户将翼支付手机放置于POS机的刷手机区域;听到“滴”声后用户移开手机;POS机打印交易凭证完成消费扣款。
由于该款产品将钱包账户置入定制的手机UIM卡中,用户持定制手机在指定地点充值后,就可持手机在世博园区内特约商户(餐饮、便利店等)收银POS机上轻轻一刷,真正实现安全快速地付款,享受“刷手机”消费购物的乐趣。除了已在世博园区内率先应用,在后世博时代,移动支付必将迅速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种支付方式,也是城市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