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项技术参数
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
1.分割原则
➢将人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2.抽取原则
➢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3.局部质量原则
➢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4.非对称原则
➢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5.合并原则
➢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6.普遍性原则
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7.嵌套原则
➢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
➢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配重原则
➢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9.预先反作用原则
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
10.预先作用原则
➢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
➢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11.预先应急措施原则
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
12.等势原则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上升或下降。
13.逆向思维原则
➢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
➢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
➢将物体颠倒。
14.曲面化原则
➢从直线部分过渡到曲线部分,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结构。
➢利用棍子、球体、螺旋。
➢从直线运动过渡到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
15.动态化原则
➢物体(或外部介质)的特性的变化应当在每一工作阶段都是最佳的。
➢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部分。
➢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
16.不足与超额行动原则
如果难于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则应当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时可能把课题大大简化。
17.一维变多维原则
➢如果物体作线性运动(或分布)有困难,则使物体在二维度(即平面)上移动。相应地,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或分布)可以过渡到三维空间。
➢利用多层结构替代单层结构。
➢将物体倾斜或侧置。
➢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利用投向相邻面或反面的光流。
18.机械振动原则
➢使物体振动。
➢如果已在振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达到超声波频率)。
➢利用共振频率。
➢用压电振动器替代机械振动器。
➢利用超声波振动同电磁场配合。
19.周期性动作原则
➢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作用(脉冲)。
➢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的,则改变周期性。
➢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www.xing528.com)
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则
➢连续工作(物体的所有部分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
➢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
21.紧急行动原则
高速跃过某过程或其个别阶段(如有害的或危险的)。
22.变害为利原则
➢利用有害因素(特别是介质的有害作用)获得有益的效果。
➢通过有害因素与另外几个有害因素的组合来消除有害因素。
➢将有害因素加强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
23.反馈原则
➢进行反向联系。
➢如果已有反向联系,则改变它。
24.中介物原则
➢利用可以迁移或有传送作用的中间物体。
➢把另一个(易分开的)物体暂时附加给某一物体。
25.自服务原则
➢物体应当为自我服务,完成辅助和修理工作。
➢利用废料(能的和物质的)。
26.复制原则
➢用简单而便宜的复制品代替难以得到的、复杂的、昂贵的、不方便的或易损坏的物体。
➢用光学复制品(图像)代替物体或物体系统。此时要改变比例(放大或缩小复制品)。
27.一次性用品原则
用一组廉价物体代替一个昂贵物体,放弃某些品质(如持久性)。
28.机械系统的替代原则
➢用光学、声学、味学等设计原理代替力学设计原理。
➢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同物体相互作用。
➢由恒定场转向不定场,由时间固定的场转向时间变化的场,由无结构的场转向有一定结构的场。
➢利用铁磁颗粒组成的场。
29.气体与液压结构原则
用气体结构和液体结构代替物体的固体的部分,如充气和充液的结构、气枕、静液的和液体反冲的结构。
30.柔性外壳和薄膜原则
➢利用软壳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结构。
➢用软壳和薄膜使物体同外部介质隔离。
31.多孔材料原则
➢把物体做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镶嵌,覆盖等)。
➢如果物体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种物质填充空孔。
32.改变颜色原则
➢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
➢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透明度。
➢为了观察难以看到的物体或过程,利用染色添加剂。
➢如果已采用了这种添加剂,则采用荧光粉。
33.同质性原则
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
34.抛弃与再生原则
➢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无用的物体部分应当剔除(溶解.蒸发等)或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变化。
➢消除的部分应当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再生。
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原则
这里包括的不仅是简单的过渡,例如从固态过渡到液态,还有向“假态”(假液态)和中间状态的过渡,例如采用弹性固体。
36.相变原则
利用相变时发生的现象,例如体积改变,放热或吸热。
37.热膨胀原则
➢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或热收缩)。
➢利用一些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
38.加速氧化原则
➢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用氧气替换富氧空气。
➢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空气或氧气。
➢用臭氧化了的氧气。
➢用臭氧替换臭氧化的(或电离的)氧气。
39.惰性环境原则
➢用惰性介质代替普通介质。
➢在真空中进行某过程。
40.复合材料原则
由同种材料转为混合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