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图8.25),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
图8.25 一种常规的商用热管实物
热管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16]。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沸点低、易挥发的适当液体。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汽化,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另外一端,并在冷端冷凝释放出热量,液体再依靠毛细作用沿多孔材料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直到热管两端温度相等(此时蒸汽热扩散停止)。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高温热管选用工质的使用温度上限,受限于相应的饱和蒸汽压力,压力对热管的强度要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6]。必须考虑高温下外壳的机械性能及外壳材料与工质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会出现特殊的破损机理,如热腐蚀性疲劳、蠕变断裂、总体腐蚀及晶间腐蚀、液态金属及氢气脆化等,这些过程决定了系统的可靠性及工作寿命。此外,工质及外壳材料的选择还取决于高温热管的制造工艺。在570~870 K范围内,传输最好的工质是汞,但汞热管的制造很困难,且汞蒸汽对人体危害极大,在使用过程中一旦烧毁管壳或发生泄漏均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汞热管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工业上应用的高温热管在选用工质时必须考虑价格问题,不同液态金属的价格相差非常大。以往高温热管较多地用于航天尖端技术,为了追求高性能,对工质的成本考虑相对较少。但工业应用的高温热管,成本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Na是最便宜的常用液态金属工质,其次是K。(www.xing528.com)
最常用的高温热管工质是Na、K[17],钠的熔点为98℃,钾的熔点为63℃。但当钠钾合金的质量百分比为77.12%K和22.18%Na时,有最低熔点-12.13℃。钠钾合金导热系数稍低于纯钠和纯钾,其独特性在于常温下为液态,因此具有下列优点:
(1)充装工质方便,不需熔化。
(2)容易启动、运行安全,由于不会凝固,避免了在启动、工作中蒸发段烧干过热。
(3)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质温度和工作要求,合理选择钠与钾的配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