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布电场驱动的液态金属与水复合流体的定向流动现象

分布电场驱动的液态金属与水复合流体的定向流动现象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水的替代散热工质,近年来出现的液态金属受到广泛关注,其可以实现较高功率密度的散热。Tan等为此展示了一种双流体芯片散热器[12],其同时集液态金属高导热性与水溶液高热容性优势于一体,只需极低电压即可驱动液态金属及周边水溶液循环往复地流动,由此将发热对象表面热量由近及远输送出去,功耗极低。图7.18电极阵列控制下的液态金属水溶液双流体芯片冷却器[12]a.原理图;b.实物图。

分布电场驱动的液态金属与水复合流体的定向流动现象

芯片冷却中较常遇到的传统液体工质为水,其运行一般采用机械泵驱动,然而水的导热率较低,因此使得散热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水的替代散热工质,近年来出现的液态金属受到广泛关注,其可以实现较高功率密度的散热。笔者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处于水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如镓基合金流体,易于在纯电场的作用下实现定向驱动,这可用于发展体积上十分紧凑且厚度较薄的散热器

Tan等为此展示了一种双流体芯片散热器[12],其同时集液态金属高导热性与水溶液高热容性优势于一体,只需极低电压即可驱动液态金属及周边水溶液循环往复地流动,由此将发热对象表面热量由近及远输送出去,功耗极低。比如,该器件在3 W/cm2热流密度下可有效维持热源温度低于55℃,驱动功率仅需0.8W。图7.18中展示了Tan等[12]设计的散热机构,其中在一个有机玻璃中雕刻有一个一个环形朝上的开口流道,截面宽度和深度为5 mm×5 mm。将0.5 M的NaOH溶液灌注到环形流道中,流道中放置一滴液态金属液滴。将流道的右段部分直接截取掉,用一个带有翅片的铜流道结构替代,作为远端散热器。在铜翅片结构底部设置两个小风扇使得翅片上为强制对流换热,而在流道的左侧底部用一个50 mm×10 mm×2 mm的铜片替代流道底部,铜片下部贴有一个电阻加热片。电阻加热片电阻值为35.4Ω,用来模拟发热源。由于铜片直接与散热流体接触,所以热量更容易被传走散热到远端。在流道上部分覆盖一个有机玻璃片并用705硅胶粘连。这里液态金属选用GaIn20

图7.18 电极阵列控制下的液态金属水溶液双流体芯片冷却器[12](www.xing528.com)

a.原理图;b.实物图。

为了使得一个液态金属液滴在流道中持续形成环形运动,在这里沿着环形流道两侧设置了两对石墨电极。A1(阳极)/Cl(阴极)为一对,A2(阳极)/C2(阴极)是另外一对,如图7.18a所示(其中①、②为流道中两个特殊位置)。此外这里还设置了一个定时转换开关,开关的转换频率应当与液滴圆周运动的频率一致,从而保证液滴能够一直在流道中逆时针运动,若无这一开关,液滴的运动将会变得混乱无序。

当液滴运动到位置①时,开关电压加载到U1上,从而电路1工作,驱动液滴从位置①向着位置②运动(逆时针),到达位置②后,电路1关闭,电压加载到U2上,从而液滴向着位置①运动。由此周而复始,液滴在流道中可形成环形运动,从而将电阻加热板处的热量持续不断地传输到远端散热器,最后释放到空气中。

这种纯电控驱动的流体冷却器(图7.18b)在无需外部机械泵甚至磁体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双重流体的同时高效泵送,结构相当紧凑,此类技术可在笔记本电脑手机、LED、激光等光电器件冷却乃至更多能量转换与利用场合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