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堡坊刻起源的根本原因,众位学者们观点不一。早些时候,多数学者认为四堡发展兴盛,这和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宽松的政治经济政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四堡由于地处偏僻,物产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雕版印刷所需的基本原材料烟墨、雕刻印版的木材等,在四堡境内均可轻易获得。纸张作为印刷书籍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当时四堡坊刻所用的纸张,多为长汀出产的连史纸、毛边纸、玉扣纸几类。汀州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其造纸史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县志曾有记载:“邑人赁山栽竹,设槽造纸,为汀货之最。”清杨澜《临汀汇考》中也曾写道:“汀地有物,唯纸远行四方,各邑制造不同。长邑有官边、花笺、麦子、黄独等名。色纸则有資丹、木红。”[2]四堡丰富的物产资源及其周边地区繁荣昌盛的造纸业为四堡坊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次,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俗文学尤其是长篇章回小说、戏曲的高度发展。比如嘉靖年间,《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与此同时,国内还涌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等一批古典科技巨著。此外,清政府为了网罗天下人才所开设的博学鸿词科以及满族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科举制度,给了广大寒门学子出仕做官的希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举应试类书籍以及经、史、子、集的大量刊刻。(www.xing528.com)
最后,由于四堡远离政治中心,统治阶级对其行政控制力相对薄弱,文化政策由此也相对松动。比如,明朝时列为禁书而在其他地方难以出版的《金瓶梅》,在偏僻的四堡得以顺利刊印,由此可见其文化政策的宽松。
在经济政策方面,清代同治以前,四堡地区印书还可以享受免税刻书流通。邹圣脉在《墨香书屋题跋》中曾写道:“数亩书田世守长,富储千卷号书仓。年年不用输王税,留作传家翰墨香。”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四堡建立行销四方的商业网络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善于商业经营的地方豪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