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于顺治八年(1651年)印发钞贯,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止仅行用10年。这10年中,每年印发钞贯128172贯470文,10年共发行128万余贯。由于迄今尚未发现钞贯实物存世,加之文献记载语焉不详,其形制内容尚无定论。关于钞贯形制,《清史稿·食货志》仅言“仿明旧制”,探讨钞贯形制势必要参考明代“大明通行宝钞”。《明史·食货志》载,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其等凡六:曰一贯,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更造小钞,自十文至五十文”,终明一代只印发大明通行宝钞一种,最大面值为一贯,且都用洪武年号。大明通行宝钞现存数量较多,不但有纸币实物,还发现纸币印版甚至制造钞版的陶范[2]-[3]。参考图4大明通行宝钞壹贯纸币可知,该钞外为方框,框内上首横书“大明通行宝钞”,钞名下为龙纹花栏,花栏内上部正中“壹贯”二字,面额下为十串钱图,两旁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其下文字为“户部奏准印造大明通行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年月日”。纸币正面加盖红色官印两方,上为“大明宝钞之印”,下为“宝钞提举司印”。背面上部有红色“宝钞提举司印”官印一方,下有一长方形墨色印记,其外为花栏,花栏内横书“壹贯”二字,其下方为十串铜钱。其他面值的大明通行宝钞形制也基本同此。
由大明通行宝钞版式,可大体推知:以壹贯面值钞贯为例,清代钞贯的四边为方框,框内上首为横书钞名“大清通行钞贯”,钞名下为花栏,花栏内上部正中为面额,面额下为十串钱图。其两旁篆书为“大清钞贯”“天下通行”。下部文字“户部奏准印造大清通行钞贯,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顺治年月日”。纸币正面亦加盖红色官印两方,上为“大清钞贯之印”,下为“钞贯提举司印”,或相应机构官印。背面上部有红色“钞贯提举司印”官印一方,下有一长方形墨色印记,花栏内横书“壹贯”二字,其下方为十串铜钱。此外,清朝入关前曾铸行满汉文天命、天聪铜钱,入关后至清末,其铸行铜钱正面一般为汉字“某某通宝”,背面大多为满文“宝某”局,且咸丰年间印发的户部官票亦印有满文,所以在钞贯上很可能也印有满文,其内容或为钞名、面额或其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