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人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至正交钞”形制的认知还不够清晰,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献将其误认为“中统元宝交钞”的一种,给后人的研究造成了困惑。因此,本文从历史文献和现存纸币实物入手,结合前人研究,总结“至正交钞”的特点、并探明其与“中统元宝交钞”的区别,尝试解决对“至正交钞”认知的困惑。
元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纸币制度最为盛行的时期,从1260年忽必烈称帝建元“中统”起,至1368年元朝覆灭,百余年时间内,元政府共发行了四种纸币:“中统元宝交钞”(中统元年)、“至元通行宝钞”(至元二十四年)、“至大银钞”(至大二年)以及“至正交钞”(至正十年)。其中,“至正交钞”背部盖有“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印记,且印制于至正年间,因此其也被简称为“至正钞”[1]。此外,“至正交钞”有时也被称为“交钞”和“中统交钞”[2]:如《元史》卷九十七:“十一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元史》卷四十二:“己巳,诏天下以中统交钞一贯文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贰贯,仍铸至正通宝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 [3]。”
作为目前存世最早的纸币,元代纸钞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对它们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4]。前人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至正交钞”形制的认知还不够清晰,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献将其误认为“中统元宝交钞”的一种,给后人的研究造成了困惑。(www.xing528.com)
因此,本文从历史文献和现存纸币实物入手,结合前人研究,总结“至正交钞”的特点、并探明其与“中统元宝交钞”的区别,尝试解决对“至正交钞”认知的困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