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宣纸中的植硅体:一种独特且重要材料

宣纸中的植硅体:一种独特且重要材料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一号宣纸里的植硅体图2二号宣纸里的植硅体图3三号宣纸里的植硅体同时也发现,即使在这几种纸张里植硅体都各不相同,几乎很少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形状,同时掺杂着很多无法分辨的植硅体种类。更何况是在100多度的情况下,那么基本可以排除温度对植硅体的影响。所以推测这个工厂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加了过多的碱液,造成了植硅体的分解和流失。图4青檀树皮中的植硅体

宣纸中的植硅体:一种独特且重要材料

综合前面的图,不难看出,青檀树皮中的确存在大量毛基植硅体,并且其形态特征较为明显,且易于观察。图1中的a和b与图4中的青檀树皮的植硅体很相像,由于植硅体会破损脱落,所以很多形状不尽相同。但是,通过比较图像可以看出,它们还是有一定相像的地方。所以更加确定了可以从植硅体的角度去探寻造纸的原料。

从图中可以发现近圆形的植硅体[见图1中的(a)、(d)、(c)、(g)],哑铃型植硅体[见图2中的(b)和(i)]。稻族(包括Oryza、Leersia和Zizania等属)植硅体的鉴定特征主要有三点,第一种是发育于叶、茎表皮层中的横排哑铃型植硅体。其特征表现为:哑铃型两端呈勺形凹口;平行排列于表皮层上;哑铃型长轴方向与叶脉长轴呈正交关系。叶片的泡状细胞,也叫机动细胞,呈典型的扇形。形态特征表现为:半圆面上具有浅的鱼鳞状纹饰;整个半圆面弧度较圆滑。还有叶片的硅化表皮细胞,其形态特征通常表现为:中空隆起体,两端尖锐;外壁具深波状边缘。[8]前面发现的哑铃形和扇形植硅体均源自水稻叶(叶片和茎秆),具体来讲,应分别发育自沙田稻草(禾本科水稻亚科植物)表皮细胞的短细胞和机动细胞。而且我们还在图中发现其他亚科的植硅体,比如图l中的l和图2的(a)等,这说明,稻草经水浸、石灰淹泡发酵等一系列复杂工序之后再进行造纸,其特属植硅体的基本性质(如形态和种类)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图1 一号宣纸里的植硅体

图2 二号宣纸里的植硅体

图3 三号宣纸里的植硅体(www.xing528.com)

同时也发现,即使在这几种纸张里植硅体都各不相同,几乎很少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形状,同时掺杂着很多无法分辨的植硅体种类。一来可能是在制作过程中有其他植物的混入,二来也不排除在制作的过程中某些工艺对植硅体的破坏。但是不管哪种原因,都给植硅体的鉴定工作加大了难度。

但是仔细观察图还会发现,很多植硅体的形状特别不明显,令人很困惑,那么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据之前对宣纸制作过程的查询了解到,在原料的制浆前处理过程中,相对稻草而言,青檀树皮的处理要经受更长的时间(全部过程100需要一至两年),其间经历多个碱液蒸煮过程,且每一过程都需在100度左右的温度下持续六至八个小时才可完成。因此,从青檀树皮到纸张的过程中,可能对植硅体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有两方面,那就是持续加热的时间、温度,另一个就是碱液的原因。

在这以前对植硅体进行认识总结时已经了解到,在低于700℃下加热,植硅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会有大的变化[9]。更何况是在100多度的情况下,那么基本可以排除温度对植硅体的影响。那么是否因为碱液呢?植硅体其实就是非晶质的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在造宣纸过程中会加入石灰,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石灰水的碱性去除竹料中的杂质(一般是木质素果胶、五碳糖等半纤维素)。酸性氧化物会随着碱液的加入进行化学反应,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快反应速度,植硅体的物理形态和化学性质不断地产生变化,最终造成植硅体的分解和流失。所以推测这个工厂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加了过多的碱液,造成了植硅体的分解和流失。

图4 青檀树皮中的植硅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