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伍德伯利1870年发明照相雕刻工艺(photoengraving),该书介绍也十分详细。通过英文底本Photogravure可知,伍德伯利曾用碳素纸负片通过晒印法制作凸版,但结果并不理想。寻找原因时,他发现碳素纸中某些颜料与重铬酸钾及明胶相混合,形成一个个小颗粒,导致负片图像中颜料分散不均,进而影响晒版结果。该颗粒虽然对碳素纸印相及晒版过程有害,但在需要粒纹的雕刻凹版工艺中却起到重要作用,即能够使凹版具有与美柔汀版(mezzotint)相同的特性。伍德伯利最先注意到颗粒的这种作用,并将其应用于照相凹版制版领域。
该工艺在《照相镂板印图法》中有详细记载,文中写道:
“先将胶与哥格哥司及钾二鉻二氧七调匀,薄敷于钢板上(或锌板亦可),其做法须与造光滑面相同,敷好后,令其速干,当临干而尚热之时,即用一玻璃正片(正片者,有正像之片,负片者,有负像之片,后皆做此)放在其上,使见光,见光之后取出,以口呼之,使板得汽畧潮。
“至此时则用刚硬之粉,如宝砂(即铝二氧三)或玻璃粉,撒于板上,此粉粗细不等,第一号最粗者最先用,第二号较细则次用,第三号为最细则最后用,分号之法,系用几种线纹不等之棉布,能筛过最细线纹之布棉者,即最细之粉,用时先用第一号最粗者,则能黏贴板上最潮湿之处,移时,更用第二号较细者,则能黏中等潮湿之处,后用第三号最细者,则能粘贴最被光感畧无黏性之处。
“既得有粒纹之像板(此为正板),则反到金类板上,便成金类负板,且不失神,其法先将铜板(或锌板) 见光,使胶面极刚硬,更将此板放在软金类板上(其胶面与软金类板相着),以压水力压之,即成金类负板,后将负板用电镀法使成钢面,则以之印图。”
通过与原文底本Photogravure相对照,可知照相雕刻工艺具体分为八个步骤:
(1)将树胶、葡萄糖及重铬酸盐混合后,薄薄地涂在一块抛光好的铁板上(或锌板上),其做法与上釉工艺(enameling)相似。
(2)将铁板表面的胶层迅速晾干,当其干燥并且还有热度的时候,将玻璃正片与铁板胶层面相密合,二者置于晒像框(结构与印相箱相似,用于接触晒印照片)内曝光。(www.xing528.com)
(3)曝光完成后,取出铁板。用嘴朝胶层呼气,使其表面含有少量湿气。胶层上未感光的图像部分仍有一定黏度。
(4)使用孔隙度不同的平纹细布,筛出三种细度不同的钢玉粉(Al2O3)或玻璃粉。将三种细度不同的颗粒分别撒在胶层上。首先使用最粗的1号颗粒,其黏附区域由于见光最少黏度最大,即原图像暗调部分;然后使用较细的2号颗粒,其黏附区域由于见光较多黏度居中,即原图像中间调部分;最后使用最细的3号颗粒,其黏附区域由于见光最多几乎丧失黏度,即原图像亮调部分。撒完粉后,得到一幅类似网目调的颗粒图像。
(5)将铁板完全曝光,使颗粒与胶层的混合物充分固定。
(6)在液压动力作用下,将胶层上的颗粒图像压入铅板之中[6]。铅板的凹陷深度根据图像阶调的不同而改变:暗调部分颗粒粗大,压入铅板形成的凹陷深;亮调部分颗粒细小,压入铅板形成的凹陷浅。最终得到一张具有类似网目调图像的铅凹版。
(7)通过电铸法再对铅凹版进行复制,并在制得的电铸凹版表面镀铁。
(8)上墨印刷图像。凹版下凹深浅不同,导致填入墨量的多少不同,利用转移到纸张上的不同墨层厚度,再现出原来照片的阶调层次。该工艺虽然操作简单,但技术上仍有缺陷。在制版过程中,为使所印图像完美,需要聘请熟练的雕版工修版,其过程有时需要几个星期。因此照相雕刻工艺的制版成本较高,当时每平方英寸的制版费用竟高达6美元[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