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威胁

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威胁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居首要地位。1931年江淮大水,调查的131个县农作物损失9000多万元,占全部损失的47%。重大水灾对农作物的影响还表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粮食作物进口额增大,经济作物出口额减少。在一些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灾区,进出口幅度变化更大。特别是遭遇重大水灾,对农业经济的威胁仍很严重。铁路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城市工商业密集,经济发达,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威胁

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居首要地位。《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统计,我国自然灾害中由水灾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占22%,成灾面积占28%,次于旱灾,居第二位,但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之最。根据1990~2000年资料统计,水灾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同期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占GDP的2.4%,重大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和GDP的份额分别为82%和3.3%,占GNP的比例也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见表2-13)。

表2-13 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水灾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注 引自《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第106页。

传统社会,农业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每一次发生大的洪涝灾害,都将导致粮食减产,消费不足,粮食市场动荡不安;同时,房屋被毁,人口流散,劳动力减少,生产工具也遭受破坏,农业生产活动急剧衰退,甚至陷于瘫痪状态。

首先看对农作物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这是农村各类经济损失中最为严重的。1931年江淮大水,调查的131个县农作物损失9000多万元,占全部损失的47%。耕地被淹87万亩,占总面积的55.8%。其中最严重的如湖南安乡、安徽五河等,全部耕地被淹。受此次大水影响,全国稻米产量较1924~1929年平均产量减少18.6%,皮棉较1930年下降27.4%。1938年黄河决口后,由于没有及时堵复,整个泛区在随后的9年间粮食损失率平均为85%。

农作物产量的下降,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下降,使得粮食供应不足,灾民们只好用代食品充饥,树皮、草根、青草田螺、水藻等都成为灾民们的临时食品,一些地区甚至出现食人事件。

重大水灾对农作物的影响还表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粮食作物进口额增大,经济作物出口额减少。以稻米和桐油为例,我国海关册上有记载的外米输入是同治六年(1867年),当时输入额年约10万担。民国以来,灾荒频发,外米输入额大大增加。1915年珠江大水,外米输入额为21091586担,为当时输入额最大的一年。及至30年代,水患频频,输入额急骤增加。1930年长江流域收成较丰,因此1931年虽遭江淮大水的打击,稻米输入额不大,但此后两年,便大大增加,1932年、1933年的输入额都在2000万担以上。相反,经济作物的出口额急剧下降,1927~1930年全国桐油出口额呈增长趋势,受1931年大水影响,1931年、1932年分别较1930年减少25.9%和31.2%,1933年才恢复正常。

在一些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灾区,进出口幅度变化更大。如江汉平原在1931年大水后,洋米的进口额由1929年的4000担左右猛增到1932年的84万担以上,增长幅度达210倍。汉口是当时桐油出口贸易中心,1931年出口额较1930年减少32%。

除农作物之外,重大水灾对灾区房屋的破坏也很严重。1931年大水,金陵大学调查的131个县房屋损失占整个损失的23.7%。

1949年后,随着防洪工程的修建和减灾体系的完善,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大大减轻。不过,从损失率来看,农业仍旧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如石家庄地区在淹没水深2m以下时,农作物的损失率为70%~90%,企业仅为20%~35%;太湖流域在淹没水深1m以下时,农业损失率为5%~70%,而工业和第三产业只有0.2%~25%。从绝对损失看,1950~2000年全国农田因水灾平均受灾面积919.0万hm2,成灾面积534.4万hm2,平均成灾率58.2%;平均每年倒塌房屋211万间。从分布地区看,主要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其中尤以长江和淮河流域突出,二者农田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占各流域之和的2/3。特别是遭遇重大水灾,对农业经济的威胁仍很严重。经初步估算,七大江河流域重大水灾平均损粮约占当年全国粮食产量的5.0%,倒塌房屋为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见表2-14、表2-15)。

表2-14 1949~2000年全国七大江河流域重大水灾粮食损失

(www.xing528.com)

注 根据《中国历史大洪水》、《长江流域重大自然灾害及防治对策》统计整理。粮食损失根据成灾面积的50%计算,绝收面积的100%计算。

表2-15 1950~2000年不同时期洪涝灾害倒塌房屋单位:万间

注 根据《中国水旱灾害》第68页、1991年至2000年历年《防汛与抗旱》资料整理。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重大洪涝灾害对经济的影响除农业之外,对交通运输业、水利设施、城市和工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工业在直接经济损失中的比重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到20%增加到八九十年代的50%以上(见表2-16)。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单位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了近6倍。

表2-16 1950~2000年典型大水灾农业与工业损失比重单位:亿元

①引自《中国水旱灾害》第170页。
②引自松辽委,《东北地区1995年大洪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铁路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我国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洪灾威胁风险较高。据统计,1981~1990年平均每年中断行车138次、78d。1990年以来,随着水灾发生频率的增加,铁路损失增大,1991~2000年全国铁路平均每年因水灾中断行车253次。1991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大水,铁路中断行车时间均超过3000h,损坏路基均超过100km。近2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网络辐射全国城乡各地。199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4次大水灾,全国公路损坏路基近26万km。

堤防和水库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大的洪涝灾害,都对水库、堤防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减低其设计防洪能力,进一步加重洪涝灾害。1992~2000年,因水灾全国共有30094座水库损坏,25座中型水库和173座小型水库垮坝,堤防破坏17万多km,直接经济损失约1377亿元,约占当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的10%~15%。

城市工商业密集,经济发达,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迅速,而防洪建设力度不大,由此遭遇的重大洪灾,使得城市工商业损失严重。据《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不完全统计,1991~1998年,我国进水受淹的县级以上城市约700座(次),其中县一级670座(次),占96%,地级及以上城市28座(次)。

另据有关城市洪涝灾害抽样调查,1994~1998年,全国城市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296亿元,占同期全国总洪涝灾害损失的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