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洪水的成因及分类

我国洪水的成因及分类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洪水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我国暴雨洪水随暴雨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显示出强烈的时间变化特点,大部分洪水集中在汛期发生,汛期内洪水一般占洪水总数的90%左右。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和松花江流域。黄河宁蒙河段、山东河段和松花江依兰河段是我国发生冰凌最严重的河段。这种洪水虽然范围不大,但来势凶猛,破坏力强,所造成的灾害往往是毁灭性的。

我国洪水的成因及分类

洪水暴雨、急骤冰雪溶化、风暴潮和水库垮坝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按洪水成因分析,我国的洪水可分为: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和风暴潮等,其中暴雨洪水发生最为频繁,影响范围最为广大,危害也最为严重。

1.暴雨洪水

暴雨洪水简称为雨洪,是我国最重要的洪水类型,具有以下特征:

(1)发生频繁,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洪水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对1900~1999年我国主要江河洪水发生的频次统计,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主要江河100年间共发生频率10%~20%以上的洪水213次,平均每年超过两次,且每两年至少发生一次频率为5%~10%的洪水,每三年左右就可能发生一次频率为5%以上的较大洪水或大洪水。

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据对20世纪中95个年份最大洪水出现的区域统计分析,1/3出现在江淮流域的华东、华中地区(34次);其次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出现的几率几乎相同(17次、16次和15次),各占1/6;珠江流域发生几率较低(12次),占1/10稍强。西北内陆区只有1次(见表2-3)。

表2-3 20世纪我国主要江河洪水发生频次统计

注 引自《全国防洪规划》(初稿),第14页。本表不包括海南、台湾岛屿和西部内陆地区。

(2)季节性明显。我国暴雨洪水随暴雨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显示出强烈的时间变化特点,大部分洪水集中在汛期发生,汛期内洪水一般占洪水总数的90%左右。在气候异常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反常情况。如长江宜昌站,90%的大洪水发生在7~8月,但实测系列中最大的一次洪水(1896年)发生在9月;汉江安康站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大洪水主要发生在7月(伏汛)和9月(秋汛),6月是旱季,为春夏两季中径流最枯月份,但从历史资料看,1416~1867年的452年间,有16次特大洪水,6次出现在6月,历史上最大的一次(1583年)出现在6月13日。

(3)洪水峰高,洪量集中,年际变化大。我国特殊的气候条件,加上江河上中游山区集水面积广大,支流发育,汇流迅速,下游河道位于冲积平原,比降平缓,泄水不畅,且干支流洪水极易遭遇,使得我国不少江河洪水洪峰高涨,洪量集中,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年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往往数倍于正常年份。

(4)严重的暴雨洪水存在着周期性和阶段性。从暴雨洪水发生的历史规律来看,历史上的特大洪水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和相对集中的时期。根据全国6000多个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分析,20世纪后半期主要江河发生过的大洪水,历史上都出现过极为类似的洪水,其成因和分布情况非常相似(见表2-4)。从历史资料还可以看出,17世纪50年代、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90年代都是我国的洪水高发期,在各大江大河流域连续发生大洪水的现象相当普遍。

表2-4 20世纪我国七大江河特大洪水历史重演和连续情况

注 根据张海仑主编的《中国水旱灾害》第138~141页、《全国防洪规划》(初稿)第18页整理。

此外,历史上还曾发生过比20世纪更大的洪水,如长江上游1860年和1870年的特大洪水、黄河流域1761年和1843年的特大洪水都超过了20世纪发生的洪水纪录。(www.xing528.com)

2.山洪

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主要由强度很大的暴雨、融雪在一定的地形、地质、地貌条件下形成。在相同暴雨、融雪的条件下,地面坡度愈陡,表层物质愈疏松,植被条件愈差,山洪愈易发生。由于地面和河床坡降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的突发性较强,时间短促,极具破坏力。但一般灾害波及范围小。这种山洪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为泥石流

山洪在我国分布很广,除干旱地区以外的山区均会发生,尤以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的山区最为强烈;泥石流山洪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山区。

3.融雪洪水

融雪洪水简称为雪洪,由积雪融化而形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和松花江流域。

4.冰凌洪水

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河流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冬春季节,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易形成冰塞或冰坝,使江河水位陡涨,造成河水泛滥。这种现象,称为冰凌洪水,或凌汛。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黄河宁蒙河段、山东河段和松花江依兰河段是我国发生冰凌最严重的河段。冰凌洪水的特征是,流量不大但水位很高。例如,1955年利津凌峰流量仅1960m3/s,水位却高达15.31m,比1958年伏汛洪峰10400m3/s时的水位13.76m还高出1.55m。2001年12月,黄河宁蒙河段相继发生凌汛,截至2002年1月14日,河岸大面积坍塌有6km长,直接威胁此段防洪堤的安全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溃坝洪水

溃坝洪水是蓄水坝体或挡水建筑物瞬时溃决,发生水体突泄所形成的洪水。这种洪水虽然范围不大,但来势凶猛,破坏力强,所造成的灾害往往是毁灭性的。

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地震发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决,也形成类似的洪水。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6.风暴潮

风暴潮是沿海地区破坏性极大的洪水灾害。我国大约80%的省(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受风暴潮的影响,其中华南地区最为频繁,广东、海南最为严重。1949~1998年,我国共发生最大增水1m以上的风暴潮270次,平均每年5次以上;最大增水2m以上的严重风暴潮48次;最大增水3m以上的特大风暴潮15次。其中,造成显著灾害损失的风暴潮共计112次,尤其是1989~1998年,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1200多亿元,死亡2690人。2000年我国沿海又发生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其中有4次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和海南省沿海增水均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其中江苏和浙江损失最大,约为56亿元和43亿元。

除上述6种类型的洪水外,在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一些由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为补给来源的河段,还会发生冰川洪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