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防洪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防洪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与美国相比,我国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防洪有更高的要求,工程防洪任务更重,控制洪水的能力亟待提高。但是,美国的经验又表明,如果只注重防洪工程能力的提高,即便防洪工程建设达到了美国的水平,仍然不足以有效制止灾害的增长。以美国的工程防洪能力和经济实力,尚且需要调整防洪方略,加强减灾社会化的努力,何况我国。

我国防洪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往认为洪水灾害完全是异常洪水造成的,是大洪水超出工程防范能力,是天灾。防洪就是要修建工程,制约洪水泛滥。然而,历史经验证明,水灾的发生固然是洪水异常所引起,但它造成的损失和这种损失逐年增加却常常是由于不合理的国土开发利用而导致。

防洪社会化建设对我国尤其重要。试与美国比较来看,我国的地理环境对于防洪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不利条件:①美国受洪水威胁的区域仅占国土面积的7%,且大多不和经济发达地区重叠;我国有水灾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且经济发达地区大多位于占国土面积8%的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②美国人少地多,可以保留较多的湿地,洪水回旋余地比我国充裕;我国对湖泊和河滩地的大规模垦殖,显著削弱了对洪水的调蓄能力。③从防洪工程来看,由于美国灾害性气候条件比我国缓和,因此不需要像我国的长江、黄河那样建设高大的堤防。美国的水库数量多,蓄水能力比我国大,其本土(不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河流的年径流量约为17000亿m3,已建水库库容达10000亿m3,可控制的年总径流量达60%;我国大陆流入太平洋水系各河年总径流量约为20000亿m3,已建水库总库容为4500亿m3,可控制年总径流量的22%。④我国河流含沙量之大在世界名列前茅。据统计,每年进入河流的泥沙约35亿t,其中40%淤积在河流、湖泊、水库和洪泛区中。泥沙淤积逐渐削减已有工程的防洪能力,因此,即使维持一定的防洪标准,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增修新的工程。

可见,与美国相比,我国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防洪有更高的要求,工程防洪任务更重,控制洪水的能力亟待提高。但是,美国的经验又表明,如果只注重防洪工程能力的提高,即便防洪工程建设达到了美国的水平,仍然不足以有效制止灾害的增长。(www.xing528.com)

1980年发表的《美国防洪减灾总报告》指出:“美国在此前60年间用于救灾和防洪的投资达数百亿元,但洪水灾害一直呈上升趋势,……,表明防洪工程和减灾措施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得出要大力加强减灾社会化建设的结论。以美国的工程防洪能力和经济实力,尚且需要调整防洪方略,加强减灾社会化的努力,何况我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口密度远大于美国,洪泛区又大多与经济发达区域相重叠,防洪减灾社会化体系建设将会比美国有更多的困难,当然也会有更为显著的效益。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减灾理念,距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91年洪水之后,在减灾理论的探讨上逐步深入,并在一些方面实行并取得成效。但我们直接吸收和应用的大多只限于针对自然态洪水的技术性措施,例如洪水预报、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等,而对非工程防洪措施最本质的方面,即调整社会发展以适应洪水,则相当缺乏,而这才是防洪减灾战略转变的重点所在。1998年大水灾之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对灾后水利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重大举措。当前有必要在防洪减灾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方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