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蚕茧的利用、家蚕的养殖和丝绸的生产,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约1万年前至距今5000多年)就已经开始了。1958年,浙江吴兴的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丝织品中有绸片、丝带和丝线,经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750±100年,是中国南方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丝织品。1984年河南省在发掘荥阳县青台村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的丝织品,除平纹织物外,还有浅绛色罗,组织十分稀疏,这是迄今发现北方蚕丝的最早物证。
中国各地在历史遗址中,均发现了大量的出土茧丝、丝织品,以及纺轮和纺锤等纺织工具。比如: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距今6000多年)遗址中出土了一个盅形雕器,在这件文物上刻有四条蚕纹,仿佛四条蚕还在向前蜿蜒爬行,头部和身躯上的横节纹也非常清晰,应是一种野蚕。
图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蚕纹盅型雕器
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丝质茧壳,虽然已经部分腐蚀,但仍有光泽,而且茧壳的切割面极为平直,其时代距今约6000—5600年。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河北磁山遗址、公元前4000余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6700—5600年之间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公元前4600—前4400年)等,都有刻纹的纺轮出现,有的呈扁圆形,有的呈鼓形。而长江中下游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距今4800年)中,纺轮造型更为丰富,而且有些还加以彩绘。纺轮主要是用来纺线的,之后又出现了带有机械性质的纺织工具。(www.xing528.com)
图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器具
在出土于四川成都百花潭的一件战国铜壶上,可以见到一幅有名的采桑图。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四川即已享有“天府”之誉。而早在夏商(公元前22世纪—前11世纪)时期,蜀地也有蚕丛、柏灌、鱼凫相继为王,“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史记》记载黄帝育有两子,二子叫昌意,昌意后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高阳即颛顼,继承了黄帝之位,蜀人是高阳的子孙。传说中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始祖,蜀人继承了这份事业。古蜀国的第一代君主叫蚕丛,可见这个部族是以蚕为图腾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上有一些龙的图案,也有一些龙形的附件,这些龙的形态与中原青铜器上的龙不同,身体像蚕,这可能与蜀地的蚕崇拜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