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典风格装饰计划:法国宫廷服装的巴洛克演绎

古典风格装饰计划:法国宫廷服装的巴洛克演绎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86年,路易十四颁发了“棉布印染禁令”,直到1759年失效。于是大规模的装饰计划开始了,巴洛克风格成为这次装饰计划的楷模,教皇尤利乌斯亲自参加这项计划。为了适应这种富丽的宫廷装饰,法国宫廷服装也出现了矫饰、浮华、夸张的巴洛克风格。后期,巴洛克图案采用莲、棕榈树叶的古典纹样、古罗马柱头茛苕叶形的装饰、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型的曲线。

古典风格装饰计划:法国宫廷服装的巴洛克演绎

(一)中国风格图案

中国的丝绸织物在织造和图案上无与伦比的精美,早已闻名于世。中国的纺织品图案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对欧洲的纺织品图案产生持续的影响。

我国花鸟图案的传入,打破了几何图案在欧洲纺织图案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18世纪后半期,这种影响到了异乎寻常的地步。当时法国的文学戏剧美术艺术领域出现了一股标新立异的风气,同时,在壁毯服饰乃至家具室内装饰、墙纸、刺绣、纺织品图案和陶瓷设计等方面掀起一阵近乎疯狂的中国热,这股风后来波及欧洲的大部。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山明水秀的中国风景、工笔画的花鸟风月、中国工艺品、扇子、屏风、青铜器瓷器、古董,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狮子、牡丹梅花桃花等题材大量地出现在纺织品的图案中。他们把这种风格称作中国风格(CHINOISERIE)。很多法国与欧洲的图案家们并不了解真实的中国,从而使画面充满了种种幻想色彩。甚至把不同朝代的人物,把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风景与中国的亭台楼阁、宝塔及法国的洛可可纹样混为一体。为此,法国一些著名画家纷纷选编出版了《中国花卉作品选集》《中国装饰图案集》《中国儿戏图集》《中国阳伞手册》等有关中国生活、工艺、游戏、图案等内容的画册,这股像是着了魔似的“CHINOISERIE”风于路易十五期宣告结束(图2-47、图2-48)。

图2-47 亭台楼阁中国风格图案

图2-48 花鸟中国风格图案

这种风格的花样在以后的200年中,作为世界传统图案经常出现在服饰图案中,尤其是作为装饰布与家具布,图案应用更广泛。

(二)朱伊图案

16世纪,欧洲航海家从东方带回了印度花布,在印度花布的影响下,1648年作为东西方贸易门户的马赛开设了西欧第一家棉布印染工场。印花棉布因其结实、耐洗、价廉物美而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产量急剧上升,沉重打击了传统的绢丝工业,甚至给欧洲带来了经济危机。1686年,路易十四颁发了“棉布印染禁令”,直到1759年失效。1760年,德国人CHRISTOF.P.OBERKAM PT(1738—1815年)在巴黎附近小镇朱伊(Jouy)开设了一家棉布印染工场。其美丽精致的花布立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由于朱伊镇靠近凡尔赛宫王妃贵妇们纷纷至朱伊镇争购印花布。1783年,OBERKAMPT的工场被授名为“王立工场”,朱伊镇很快成了欧洲染织中心和法兰西经济与文化的象征。OBERKAMPT工场生产的印花布被称为“朱伊花布”。OBERKAM PT工场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进行了技术上的改革,用铜版印花取代了木版印花,1797年又开发了铜辊印花(铜辊印花最早在1783年为苏格兰人THOMAS BEEL所发明)。第二是开创了新型的花布图案,聘请当时著名画家JEAN BAPTISTE HUET为图案主任设计。HUET在图案设计中充分发挥了铜版印花精致细腻的特点,摆脱了欧洲印花绯丝花样一味对印度纹样的模仿,运用西洋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与铜版蚀刻画的技法来表现印花图案,这是朱伊花布的首创。图案主要采用二种题材:一是用单色的 PERSPECTIVE(配景画),主要以南部法兰西田园风景为母题,诸如“农场小景”“法兰特尔风景”“四季的喜悦”等图案,有时还穿插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描写中国风俗画和风景的题材;二是在有椭圆形缘饰的 CAMIEUX(浮雕式)内配有西洋风格的人物或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的神和动物等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图案,这种具有独创风格的图案被称为“JOUY DESIGN”,朱伊图案富丽凝重、雍容华贵,曾经风靡整个欧洲,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再度流行(图2-49、图2-50)。

图2-49 表现田园风光的朱伊图案

图2-50 表现贵族生活的朱伊图案

(三)巴洛克图案

“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文“BAROCO”和西班牙文“BARRUCOO”,意为“畸形的珍珠”。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欧洲的建筑出现了过分强调装饰的浪漫主义风格。它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均衡、静谧、调和的格调,强调“力度的相克”,追求“动势起伏”。对欧洲古典正统观念是一次有力的挑战,它破坏和嘲弄了古典艺术那种永恒不变的典范程式。“巴洛克”一词就是欧洲正统派对这种风格所表示的一种贬义,巴洛克风格源于意大利罗马,有人称米开朗琪罗为“巴洛克的先驱”,因为这种精神在他晚期作品中已露端倪。16世纪末,天主教教会“多伦多会议”决议把罗马装饰成永恒的都市、宗教的首都。于是大规模的装饰计划开始了,巴洛克风格成为这次装饰计划的楷模,教皇尤利乌斯亲自参加这项计划。这一风格席卷了整个欧洲,持续整整一个世纪,所以,有人把整个17世纪的美术称作巴洛克时期美术。后来,这种风格一直深入到欧洲所有的文艺领域而出现了“巴洛克文学”“巴洛克音乐”等。

这一艺术风格在17世纪于法国发展到顶峰,所以,又被称为“路易十四样式”。在路易十三与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国力鼎盛成为欧洲的霸主,巴洛克的豪华、奢美正好符合他们的需要。为了适应这种富丽的宫廷装饰,法国宫廷服装也出现了矫饰、浮华、夸张的巴洛克风格。以往以统一、调和为标准的审美观逐渐瓦解,替代的是极度装饰、繁复的褶皱、富有动感的曲线。

由于服饰过度奢侈,就要大量进口服装的面料和服饰辅料,为此,路易王朝对纺织印染业采取鼓励保护政策,宰相的宠臣布朗负责决定宫殿的装饰、工艺品的图案设计,于是,巴洛克染织图案在其影响下诞生了。初期的巴洛克图案以变形的朵花、花环、果物、贝壳为题材,以流利形的曲线来表现形体。在富有戏剧性的构图中,充满流动感的形体,逐渐向对角线方向倾斜。后期,巴洛克图案采用莲、棕榈树叶的古典纹样、古罗马柱头茛苕叶形的装饰、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型的曲线。后来,巴洛克图案的异国情调显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中国风味的注入,中国的亭台楼阁、仙女、山水风景以及流利的植物线条、曲线型和反曲线状茎蔓的相互结合,逐渐向洛可可图案演变,巴洛克图案的最大特点是贝壳形与海豚尾巴形曲线的应用。贝壳一直是欧洲古代艺术中装饰图案的重要因素。贝壳曲线是由于贝壳切面螺旋纹即贝壳自身增殖与分泌物的形态的启示:巴洛克图案就是以仿生学的曲线和古老茛苕叶状的装饰为风格,区别于以往欧洲的染织图案而大放异彩。巴洛克图案要求线型优美流畅,色彩奇谲丰艳,融合着生命的跃动感,由于路易十四的死而告结束,历时一百多年。在以后的二百多年历史中多次出现再度流行,1983~1984年在时装面料方面曾经再度抬头,在室内装饰方面作为传统图案存在(图2-51、图2-52)。(www.xing528.com)

(四)洛可可图案

洛可可图案发生与盛行于1701~1785年因法国革命而止的路易王朝的贵族化纺织品中。当时,所有的壁面装饰、工艺品、家具、织物和服装,仿佛卷入了一股样式宛然如画的装饰洪流。“洛可可”一词是从法语ROCAILLE一词派生出来,ROCAILLE有“用贝壳、石子等做的假山”或“贝壳华丽”之意。据国外有些美术史家认为“ROCOCO”一词是由“ROCK”一词派生出来的,“ROCK”在西洋美术史上通常指受中国艺术影响的事物。

图2-51 人物题材巴洛克图案

图2-52 花卉题材巴洛克图案

路易十五时,皇室生活极度奢侈,到处兴建华丽的宫殿,在宫殿、服装、工艺品的装饰上追求一种雅致、纤细、轻巧、华丽、潇洒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受到蓬巴杜女士的赏识而得以进一步发展。1745年,这种风格甚至被称为蓬巴杜样式,洛可可风格达到鼎盛时期。法国画家安东尼·华多(ANTOINE WATTEAU,1684—1721)是这一风格的杰出代表。华多直接受到过中国艺术的影响,他曾把中国纹样与意大利卷物纹样糅杂于洛可可画风之中,他喜欢用活泼的曲线描绘贝壳纹样。所以,有人认为华多是“洛可可”风格的奠基人。

洛可可艺术的特征是改变了古典艺术中平直的结构,采用C形、S形和贝壳形涡卷曲线,敷色淡雅柔和形成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繁缛艳丽的装饰效果。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的法国的纺织品为“花的帝国”。当时主要采用“蔷薇”和“兰花”,以蔷薇为主,有一些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就像中国的折枝花卉,有些配上各种鸟类。这种图案明显受中国花鸟画的直接影响。18世纪后半期,法国出现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中国热”浪潮,当时,法国壁毯服饰乃至家具、室内装饰、墙纸、刺绣、染织图案和瓷器设计都模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他们把这种风格称作“中国风格”,CHINOISERIE这个词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工笔画的花鸟风月、中国工艺品、扇子、屏风,青铜器等古董,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狮子等大量题材出现在纺织品图案中,这种风格曾经对“后期的巴洛克”图案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另外,中国的刺绣品对后来的“洛可可”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欧洲美术史家们创造了“ROCOCO—CHINOIS”一词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图2-53、图2-54)。

洛可可风格在法国持续了整整一个多世纪,波及整个欧洲大陆。直至今日,欧美古玩市场与日常生活中仍保持着对洛可可风格的强烈兴趣。洛可可艺术所具有的形式美的观念与装饰美术手法,至今仍给予艺术创造以启示。巴洛克、洛可可、文艺复兴样式对现代人来说要截然分清是困难的,所以,有时会同时出现流行。

图2-53 洛可可风格图案

图2-54“中国风格”的洛可可图案

(五)阿拉伯图案

阿拉伯图案是非常古老的装饰图案,它不但对广大的伊斯兰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图案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我国敦煌壁画中的许多装饰纹样都留下了阿拉伯图案的痕迹。我国唐代的卷草纹样和敦煌的藻井图案都是由阿拉伯图案发展而来的。

阿拉伯图案大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阿拉伯卷草纹,二是阿拉伯结晶纹。卷草纹主要以埃及的莲花、纸草花,美索不达米亚的忍冬花、希腊的茛苕叶等植物为主题,他们把花、叶、茎连在一起构成对称的、规则的、卷曲型的连续纹样。这种纹样在希腊时代、罗马时代乃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靡一时。在伊斯兰教义上,动物题材被禁止使用,伊斯兰教对纹样的造型空间进行了几何解析,使阿拉伯纹样逐渐抽象化,成为几何骨架的植物纹样(图2-55)。

结晶纹是伊斯兰纹样的特色,把画面分割成正十字型的格子,横直之间的交叉点作为图案的圆心,以圆心展开成六角、八角、十二角型的几何型图案结构,再在这种结构上发展或几何的或植物的图案,我国敦煌的藻井图案中有好多就是由阿拉伯结晶纹发展而来的(图2-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