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纤维是天然蛋白质纤维,其分子结构中包含规则的结晶区和不规则的非结晶区,结晶区内分子结构紧密,抵抗外力能力强,非结晶区内存在弯曲和缠结的分子结构,在外力拉伸下可以变直和伸长,除去外力后又可回复原状,因而,丝纤维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较好的伸长度,一般来说,不易产生切断。以20/22旦生丝为例,其绝对强力为0.69~0.94N(70~96gf),相对强度为0.033~0.042N/旦,而缫丝张力规定一般不超过0.015~0.25N(15~25gf),相对强度在0.007~0.012N/旦;复摇或络丝张力不超过0.029N,相对强度约为0.0015N/旦;丝织物在织造过程中上机张力相对强度为0.007~0.010N/旦。无论从强力还是强度来看,丝类产品本身的强力都大大超过缫制和织造张力,不会产生切断。即使纤度落细至12旦,丝条本身的强力仍超过复摇及再缫张力,也不会产生切断(不会单纯因丝条本身问题产生断裂),故必然是由于丝条上瞬时张力突增使丝条承受不了以致断裂。下面就常见的制丝生产中产生切断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角处伤丝
制丝企业缫制的小丝片通过复摇机卷绕成大丝片,大一般为六角形,因此,每一丝片形成六个角。在复摇过程中,由于温湿度管理不当而使湿度过大,或复摇张力过大,导致丝片紧绷在大上,复摇完成后丝片不易从大上落下,落丝操作不慎,丝片角处被擦伤。
(二)绞首尾断头
丝片在绞丝过程中,由于抽插铜扦不当或用力过猛,或成把过程中成把机挤压过大,导致成把后抽取铜扦时擦伤丝片绞头绞尾。
(三)编丝处伤丝
大丝片复摇完成后,送至编检处进行编检整理,编检工在大上对丝片进行编丝整理时,用力过猛或使用编丝针角度不准,导致编丝针插入丝片时钩断或损伤编丝处丝条;或编丝线拉得过紧,导致编断,勒伤丝条。
(四)角硬胶粘条
丝片在复摇过程中,由于温湿度管理不当使湿度过大或温度过低,导致大上丝片未烘干,在角处形成硬块,或角过分挺括而丝条相互粘连,在退绕时不易分开形成切断。
(五)压折痕伤丝
丝片从复摇到成批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或因机械故障等外力作用,导致丝片受到挤压或折伤,形成明显的压折痕迹,络丝卷取到此处时容易产生切断。
(六)抱合不良
在制丝过程中,由于丝鞘过短过松、无鞘缫丝、慢速缫丝等不当工艺因素的影响,或使用了过夜茧导致丝条的丝胶性能发生变化,丝条相互间抱合不紧密。此类丝条在络丝卷绕时易发生切断,能明显发现断头处丝条呈分裂状。
(七)打结不良(www.xing528.com)
打结不良包括打结不牢和打长结。丝条在缫制过程中发生断头,挡车工接结后,割结(咬结)留下的结端长度应为1~3mm,若割结(咬结)过短,结端长度低于1mm,极易形成打结不牢,则丝条退绕时易造成脱结断开;若割结(咬结)过长,不仅影响清洁洁净成绩,且丝条在退绕时易产生退绕张力的突增,将丝条直接拉断。
(八)丝条穿层
在复摇至编检整理过程中,丝条发生切断后,操作工未按丝条顺序方向寻绪结头,假结头或错结头,导致丝条穿入丝片中,丝片层次不清,在退绕时产生吊断。
(九)丝片成形不良
丝片在复摇至成把整理过程中,由于温湿度管理不当使湿度过低、温度过高,造成丝片毛乱分层;络绞装置行程不当,造成络绞花纹过度清晰或花纹混乱不清;丝片过宽造成丝条紧绷,丝片过窄形成塌边;丝条在复摇中未进入络绞钩在大上形成直丝等,都会造成丝条在退绕时因张力发生突变产生切断。
(十)脆弱丝
蚕茧霉变或茧丝丝胶发生明显变性,导致丝条强伸力极差,容易在卷绕时产生切断。
(十一)其他
在缫丝过程中,绪下茧粒数连续发生掉绪且落细时间较长,造成极细的野纤度丝条,容易产生切断。
在缫丝过程中,鼓轮架、磁眼孔壁等丝通道不光洁易拉毛丝条产生裂丝;磁眼孔径过大,使丝条轻易穿过磁眼,在退绕过程中糙颣处容易产生切断。
煮茧偏生的茧丝离解时被硬拉出,或复摇前小丝片平衡时间不够且给湿未能均匀湿透,小丝条退绕被硬拉出都会造成伤丝、裂丝,容易产生切断。
在缫丝或复摇过程中弃丝未处理干净或飞入毛丝,丝条在退绕时与废丝丝条相互缠绕易导致切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