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现已基本丧失渔业意义。影响岷江上游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较多,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合理的梯级开发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大量修建水电站,对鱼类资源造成很大的影响。初步统计,岷江上游的大中型水电站有紫坪铺、映秀湾、太平驿、铜钟、天龙湖、金龙潭和福堂等;在较大的支流亦兴建的水电站有甘堡、理县和下庄等,在较小的支流上还有100 多座小型电站。
由于整个岷江上游被多个电站切断,使原有的河床形态改变,自然水域的形态不复存在,流速、流态、流量、湿度和水生物群落等都发生巨大改变,致使长期形成的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和鱼类随之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而受到巨大的威胁,结果许多鱼类逐渐消失。全部或大部分河水经过涵洞隧道进入电站,其间有多段河道(每段5km以上)完全脱水,这对于岷江上游原生的24种鱼类都是灭顶之灾,通过隧道和水轮机的鱼类很难存活,而拦河坝下最多只有小股溪流,有的则完全干涸,鱼类成活的机会极小,特别是其中的珍稀鱼类(如虎嘉鱼)已经基本消失。
2.过度捕捞(www.xing528.com)
由于酷渔滥捕,捕鱼作业频繁,强度加大,严重破坏了鱼类资源的增长。在黑水河、寿溪河及干流最普遍的是电捕鱼作业,常常将鱼苗和幼鱼一并捕获。有的甚至用鱼藤精毒鱼,严重污染了水域环境。初步分析认为,过度捕捞是造成岷江上游渔业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岷江上游渔业资源本来就不丰富,长期掠夺式的酷渔滥捕,使渔业资源小型化趋势非常严重。
3.水质污染
岷江上游有制革、水泥、磷矿和造纸等10多个较大型企业,多数污水和废弃物未经处理或稍加处理即排入河中,岷江上游干支流沿岸约 400多个乡镇的生活污水和废物均流入河中,对河水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