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因种类不同而异。例如白鳍豚,目前已不足200头,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河床冲刷,中下游栖息水域改变,白鳍豚的分布范围缩小155km,出现意外死亡、事故的机率增多。坝下鱼类资源减少对饵料的保证也是不利的。当三峡大坝建成后,10月份水库蓄水,葛洲坝下游水位下降,江面变窄,产卵场面积相应减小,不利于产卵和发育幼鱼,同时过往船舶的增多,对亲鱼噪声干扰加剧,机械损伤的机率也增多。长江鳃的产卵场在库区上游,建坝后对其产卵场不会产生影响,但水库蓄水之后,水文条件有所改变,原栖息地则发生变化,种群数量不会明显增加。胭脂鱼在上游的种群在建库后若干年内将相对稳定,而中下游的种群,由于缺乏上游幼鱼的补充,仅依靠在本江段小规模的繁殖,将难以维护稳定的种群数量。目前人工繁殖已成功,可望减轻所引起的影响程度。
长江鱼类资源丰富,建坝后,上游由于环境的改变,约40余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其中40%系上游特有鱼类,虽不致灭绝,但因栖息地范围缩小约四分之一,种群数量则相应减少。对四大家鱼而言,建坝后上游干支流所繁殖的卵苗将滞留库内,加之库内浮游生物将会增多,鲤鱼种类得以发展,家鱼资源量增加,而坝下产卵场,由于水文条件改变,产卵场的位置与规模将发生改变,如果水库调度不考虑家鱼繁殖要求,宜昌至城陵矶江段的家鱼繁殖将受到严重不利影响,鱼苗在中下游将减少50%~60%,进入洞庭湖鱼苗的减少幅度则更大。水库调蓄使洞庭湖提前一个月进入枯水期,鱼汛提前,鱼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亦将下降。鄱阳湖亦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三峡水库的削峰作用,也直接影响“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可能导致中下游“四大家鱼”的产量下降。水库泄洪时,可能使下泄水流中造成氮气过饱和,可能使坝下游鱼类(尤其是鱼苗),发生“气泡病”。水库的清水下泄,影响和改变了中下游的江湖关系,也相应的影响了中下游的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三峡水库蓄水运行过程中,支流回水区受水库回水顶托的影响,在局部缓流区域可能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水华”(如135m蓄水过程中香溪河发生的“水华”);随着水库蓄水位抬高,水库消落带的利用,也可能影响水库水体的水质。(www.xing528.com)
通江洄游性鱼类如鯮、鳤等则急剧下降,同时洄游性鱼类的比重在阻隔湖泊中急剧下降,有的湖泊从原有的下降到不足。除少数湖泊外,几乎所有的阻隔湖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酷渔滥捕,对野生鱼类的发展构成威胁,与此对应的是湖泊的渔业产量持续下降,现有产量不到原有产量的一半。相对阻隔湖泊而言,通江湖泊的渔业产量也在持续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