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鱼类生态多样性解析

长江鱼类生态多样性解析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中、下游及其附属水域千差万别的水文、底质及生物情况决定了长江鱼类生态多样性的丰富多彩。差别如此巨大的地貌使长江流域鱼类的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概而言之,长江鱼类沿江从上而下的基本规律是:种数由少到多,分类结构由简到繁。长江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类型可分四类。长江有产漂流性卵鱼类近20种之多。长江流域此类鱼十分丰富。

长江鱼类生态多样性解析

长江干流长6300km,从源头沱沱河到河口落差达5000 m以上。一般将宜昌以上称为上游,宜昌至湖口称为上游,湖口以下称为下游。上、中、下游及其附属水域千差万别的水文、底质及生物情况决定了长江鱼类生态多样性的丰富多彩。

1.栖息习性

长江流域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贯我国大陆三级巨大阶梯,形成一个向东南倾斜敞开,直达太平洋的狭长地带。最高一级为海拔平均3500~4500m的青藏高原;第二级为海拔平均1000~2000m的云贵高原、1000~1200m的川东山地、300~700m的四川盆地;第三级为长江下游地区,这儿除海拔1000m左右的山岭外,大部分为海拔200m以下的丘陵和平原,而长江三角洲的海拔多在10m以下。差别如此巨大的地貌使长江流域鱼类的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表4-1)。

表4-1 长江上、中、下游代表性鱼类

根据各区域的特有鱼类、优势种类、鱼类区系结构以及栖息习性等,可将长江流域的鱼类分为以下四大分布区:

(1)青藏川西高原鱼区:有鱼类37余种,以中亚山区类群为优势。

(2)金沙江、川江水系鱼区;有鱼类190余种,中国江河平原类群和印度平原区鱼类占优势。

以上两地区水流湍急,食物贫乏。多流水性鱼类和底栖生物食性鱼类。

(3)中、下游水系鱼区:有鱼类230余种,中国江河平原类群鱼类占优势:中、下游地区水流平缓,沿岸湖泊星罗棋布,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多缓水性或静水性鱼类。因每年受季风影响形成汛期,形成许多江湖间洄游和产漂流性卵鱼类。又由于种类繁多,种群数量大,形成许多专靠猎食中、小型鱼类的凶猛鱼类。

(4)河口鱼区:有鱼类160余种,由于咸淡水这一特定环境,鱼类组成十分复杂,多海水、淡水混合种类。

概而言之,长江鱼类沿江从上而下的基本规律是:种数由少到多,分类结构由简到繁。青藏川西高原鱼区多高寒冷水性鱼类;金沙江、川江水系鱼区多山地流水性鱼类。中、下游水系鱼区多平原静水性鱼类;河口鱼区为海水、淡水混合种类。长江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类型可分四类。(www.xing528.com)

2.繁殖习性

(1)产漂流性卵鱼类。卵的密度略大于水,借助水流的翻滚在水底中漂流、孵化。

产漂流性卵鱼类种类多,数量大,是长江一大特色。长江有产漂流性卵鱼类近20种之多。其产卵活动同汛期水文密切相关。产卵活动一般在涨水、流水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卵在流水中边漂流边孵化。仔鱼顺洪水进入附属水体(通江湖泊、支流及港汊)以及漫水滩洼场所摄食成长。

(2)产漂浮性卵鱼类。卵的密度小于水,常有油球。漂浮于水面孵化。

(3)产黏性卵鱼类。卵的黏性强,密度大于水。长江流域此类鱼十分丰富。依黏附基质的不同,主要的又可分为两类:①草上产卵鱼类;② 砾石产卵鱼类,草上产卵鱼类多分布于附属湖泊和其他静止水体中。砾石产卵鱼类多分布于河道等流动水体中。

(4)产沉性卵鱼类。卵的密度大于水,具弱黏性。

有些产黏性卵或产沉性卵鱼类,如长吻鮠、南方大口鲇、墨头鱼、中华倒刺鲃,在洪水时期,卵常被卷进入急流中,呈现出漂流性。

3.食性

长江不同江段饵料生物情况不同,所栖息鱼类的食性也就不同。一般来说,西部上游地区的食物资源比较贫乏和单纯,中、下游水体尤其是附属湖泊中饵料资源多样而且丰富。饵料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决定了长江鱼类食性的基本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鱼类的食性类型由单纯趋向多样;凶猛鱼类种类由少到多;专食高等植物、浮游生物及大型底栖动物的鱼类从无到有;以周丛生物和小型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类相对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