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后半叶至今,世界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20世纪后半叶至今,世界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国人民公社制度结束以来,长江渔获量已无统计;目前产量尚不到历史最高纪录的二分之一。1960年以前,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大部分依赖于长江天然鱼苗。

20世纪后半叶至今,世界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1.渔业资源量剧减

长江流域捕鱼量于20世纪50年代有较大增长,1954年达高峰后逐年下降。自我国人民公社制度结束以来,长江渔获量已无统计;目前产量尚不到历史最高纪录的二分之一。长江流域“四大家鱼”鱼苗生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时期。1960年以前,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大部分依赖于长江天然鱼苗。20世纪60年代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使我国淡水养殖业摆脱了依赖于长江天然鱼苗的局面,但长江天然鱼苗仍然是养殖鱼苗的重要补充源,更是繁育亲本的必要源泉。然而,由于成鱼资源量的显著减少,鱼苗产量也相应减少。如历史上的产苗大省——湖北省,20世纪60年代年均产苗83.8亿尾,20世纪70年代年均产苗29.64亿尾,20世纪80年代年均产苗20.7亿尾,1996年产苗仅10亿尾。

长江还盛产许多其他特产鱼类,现今资源也普遍地处于减少之中,如长江下游驰名的“长江三鲜”、即鲥、河魨和刀鲚;现鲥已绝迹,河魨资源已枯竭,刀鲚已不成渔汛。

2.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在渔获物中比例显著下降

青鱼草鱼、鲢及鳙等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在渔获物中比例下降极显著。鱤、鯮等大型凶猛性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比例同样明显下降。

由于水利建设而同长江隔断的湖泊,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在渔获物中比例下降更甚。

3.定居性鱼类在渔获物中比例相对。

稳定鲤、鲫及鲇类是全长江分布最广的定居性鱼类。它们在渔获物中的比例无论是在干流还是在沿江湖泊,尚相对稳定,但资源量也都显著减少。

4.小型鱼类在渔获物中比例上升(www.xing528.com)

长江小型鱼类种类众多,在各江段组成也不相同。在干流中,黄颡鱼、鮈等在渔获物中的相对比例较稳定或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资源量上升)。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小型鱼类,尤其是鲚,无论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都明显增多。如太湖的鲚,1952年总产61万kg,占渔获量的15.8%;1967年总产729万kg,占渔获量的64.3%,1981年总产657万kg,占渔获量的54.7%:鄱阳湖的鲚,1959年占渔获量的2%~3%,1973—1974年占渔获量的10%~15%,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至20%。

20世纪50至60年代,长江主要经济鱼类在50种以上,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减少到30种左右,减少的种类主要是其生活史同沿江湖泊环境有密切联系的江湖半洄游性种类,如鯮、长身鳜等;以及在长江和海洋间洄游的洄游性种类如鲥、鲟类等。

5.渔获物中低龄鱼增多,高龄鱼减少

6.面临濒危或灭绝的种类增多

由于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捕捞过度,长江鱼类种类正在减少,许多种类的资源量不断降低。

7.种质资源衰退或混杂

20世纪70年代始,人们开始注意到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衰退,因其主要表现在数量减少,容易发现,也容易研究,而长江流域鱼类种质的变化,由于基本上是内在的质的变化,不易察觉,开展研究需要较先进的生化遗传、分子遗传等技术,故直到20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从目前初步掌握的资料看,长江流域的许多鱼类,从数量来说,虽离濒危程度尚远,但从种质来说,已不同程度地面临或处于严重衰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