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上游生态与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长江上游生态与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近期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长江上游仍然面临严峻的生态与环境形势。长江上游河川径流呈减少趋势。草地的退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土地退化成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据初步调查,长江上游地区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已达100余种,其中有些外来物种已经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紫茎泽兰、凤眼莲、水花生和大米草、部分鱼类、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等。

长江上游生态与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尽管近期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长江上游仍然面临严峻的生态与环境形势。

1.自然生态依然面临着恶化的威胁

(1)新增有林地林种单一,生态功能的恢复尚需时日。尽管长江上游的自然生态已有所改善,植被覆盖的面积已扩大,但新增有林地基本上是人工林,而且大多还处于幼林或未成林状态,加之林种单一,生物多样性贫乏,要形成乔、灌、草、枯枝落叶层等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结构尚需较长的时间。因此,即使是已有植被覆盖的地区,其生态功能尚有限,其涵养水分、保持水土、调节水文等功能与天然林还有较大的距离,与真正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任务依然艰巨,任重道远。

(2)河川径流减少,冰川退缩持续。长江上游河川径流呈减少趋势。20多年来,金沙江径流减少了6.7%、雅砻江减少了9.6%,减少幅度远大于西北内陆河。近40年来江源区河川径流呈持续递减趋势,年均径流量减少了15.2%;岷江上游的径流量减少,根据紫坪铺水文站的数据,年平均径流量20 世纪30年代为174亿m3,60年代为155.8亿m3,到90年代降为132.6亿m3;枯季(2月)平均流量从30年代的174.3m3/s、60年代的144.7m3/s降到90年代的128m3/s。90年代与30年代相比,年平均径流减少23.8%,枯季月平均径流量减少26.7%(刘兴良等,2006)。根据四川屏山水文站的资料,金沙江年均径流量由1954—1959年间平均1480亿m3,降为1990—1996年间平均1380亿m3

江源区2000年的冰川面积比196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1.7%。与此相应,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状态;冰川的库蓄作用减弱;湖泊萎缩,不利于径流调节和对长江源的水源供应;沼泽湿地退缩,植被类型和土壤条件改变,使湿地的涵养特别是调水功能能力降低,湿地干化,是土地退化、沙化的前兆。预计未来几十年上述变化将持续发生,并且扩展,由此引发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3)草原退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明显控制。根据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江河源区高寒草甸植被由20世纪70—80 年代年均退化3.9%的速度上升到90年代的7.6%,高寒草原植被年均退化速度由2.3%上升到4.6%。草地的退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土地退化成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长江源区“黑土滩”和“沙化土地”扩张范围和速度的迅速增加,使得源区草地正沦为“黑土山”或者“荒沙山”。即使在生产力很高的四川西部草地,退化也是明显的。据2002年统计,四川80%以上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和沙化现象,而且沙化面积还在以每年6%的速度扩大。此外,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4)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据初步调查,长江上游地区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已达100余种,其中有些外来物种已经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紫茎泽兰、凤眼莲、水花生和大米草、部分鱼类、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等。由于外来鱼种的引入,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就有130余种;近年来,食人鱼已在云南被发现;美洲斑潜蝇1994年传入四川凉山州;瓜类、豆类、叶菜类蔬菜以及烟草马铃薯、胡豆等经济作物受到危害,一般会造成减产30%~40%;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载体松墨天牛,已经扩大到云南横断山区。而紫茎泽兰近20年来已从云南向四川攀枝花、凉山蔓延,现已侵入乐山市、眉山市地域,向成都市逼近。据初步分析,其对凉山州农作物、草地等的危害造成的损失就达几亿元。

2.环境污染的形势严峻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长江上游地区不论水环境、大气环境、农业环境、城市环境的质量仍难以有大的改善;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仍将继续。许多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仍将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1)长江上游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炭为主,污染难以控制。以高硫劣质煤为主的能源,将导致严重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例如四川省2010年前还将增加火电装机容量600万kW,用的主要是四川的高硫高灰分劣质煤。现在四川省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超过国家允许的排放量约27.4万t,今后“超额”排放量还将增加,酸雨污染有继续恶化趋势。

(2)水污染形势将更严峻,农村污染增加,威胁我国饮水安全。在四川境内70%河流被污染的情况下,长江上游还将发展大批耗水型、污染型企业。四川省2010年还将增加150万~200万t纸浆生产能力,将建80万t乙烯,1000万t炼油厂,城市生活污水大幅度增长,污水治理的投资、速度与治理要求差距扩大。

短期间内农药化肥用量仍将增加,养殖业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污染源,农村垃圾性质发生变化,难分解物增加,数量巨大;据初步统计,2005年,四川省化肥施用量达1000万t,而化肥利用率仅30%,大量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而农药施用量也很惊人,2005年四川省施用农药就达5.5万t。同年四川省养殖业牲畜尿液排放总量达3880.14万t,污水量14851.82万t,畜禽粪便排泄达5155.58万t。农村污染面大、分散、难以集中处理,管理难度大,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环境污染难题。

(3)突发性环境事件可能增多,中下游的环境风险增加。随着天然气开发,大型化工企业增加,污染型工厂数量增大,在长江上游发生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有可能增加,造成对饮水安全威胁,导致人畜死亡、鱼类死亡的事件发生;而气井喷发、化工厂泄漏、爆炸、火灾等重大环境事件也可能增加;煤矿漏水、瓦斯爆炸、塌方等事件也仍会发生;并且由交通事故引发对江河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扩散,造成对水库饮水、工农业用水安全威胁等事故时有发生。

3.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可能引发更多的环境与移民问题

(1)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几个特点。遍地开花。几乎所有干流、大支流、小支流、三四级支流都在开发。

大中小微并举,装机容量从上千万千瓦到几百、几十千瓦的电站都有。

梯级套梯级。其中金沙江干流21级;大渡河干流规划17级;岷江上游7级,而岷江的支流马边河也规划9级,岷江支流青衣江规划18级;雅砻江干流规划21级,雅砻江支流九龙河规划6级(5万~15万kW),另一支流理塘河规划(5万~15万kW8级,15万kW以上3级)11级。

国家开发与私人开发并举。(www.xing528.com)

开发程序混乱,出现了不少无立项、无环评、无审批的水电站

(2)长江上游水电移民的特点。数量巨大。截至2005年底,仅四川省大中型水电工程已经移民93.4万人,共计划移民120万人左右。并且移民占当地人口比重大,二滩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的移民人数分别占当地总人口的32%、22%和28%。

移民分散,遍布大中小流域。

移民区多分布于高山峡谷区,耕地资源严重缺乏。

移民中少数民族比重大。

贫困。如建有大型电站的雷波、永善、盐源、木里、甘洛县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人均GDP均远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3)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资源严重短缺,淹没耕地占总耕地比重大。

二滩水电站,淹没耕地1970hm2,占库周耕地的比重为18%;瀑布沟水电站淹没土地2948hm2,其中属于汉源县的耕地是2569hm2,占汉源县耕地的10.5%。

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大量水电站和移民分布于干旱河谷和山地陡坡地带,地表破碎,地质灾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宗教文化的敏感性更强。一些少数民族仍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特色的文化形式。移民过程中,许多民族宗教问题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对整个移民过程产生影响。

移民区的开发建设难度更大。

移民越来越意识到对水电开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监督权。过去靠简单行政命令,压低移民成本,以牺牲移民利益为代价的移民政策,已不再被接受。这对社会是有利的,但对移民工程却是新挑战。

(4)水电开发引发的流域环境问题。在几十年之后,长江上游将无天然河流,长江上游特有水生生物、特有鱼类的生境将遭致命破坏;长江水文情势将发生重大变化;长江水分蒸发的水资源损失将十分巨大;长江水环境自净能力将大大降低;库区淹没耕地,加大人地矛盾;水库移民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陆地生态系统也将发生变化,淹没损失的植物物种尚无确切数字;上游水库对泥沙的拦截虽在一定时间内可减轻对三峡大坝压力,但泥沙过少对下游防洪堤坝的影响如何,尚属未知;而长江上游的重大水沙变化,特别是水库蓄水,工农业大量用水,蒸发量增加,江源径流减少必将对长江流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全球变化引发新问题

我国长江上游特别是长江河源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反过来也是影响我国环境变化的重要区域。全球变化必将引起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源区的环境变化。现在的问题是,全球变化引起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和环境哪些方面的改变?影响的强度有多大?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区域分布的影响如何?许多还是未知数,不确定因素很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很多,我们对全球变化影响及其利弊的应对措施准备还不充分,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三峡库区是指三峡工程完工后,长江干流河道水库两侧从坝址(宜昌三斗坪)以上到库尾的狭长地带,即从湖北宜昌三峡大坝回水到重庆江津长江两岸26个区县市的广大地区。库区东西长超过660km,土地面积5万多km2,人口1946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景观奇异,开发前景广阔。但过去在资源开发中,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滞后,分布着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域。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这里形成当今世界最雄伟最巨大的人工水库,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得到战略性提升,如不尽快实施三峡库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严重威胁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制约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