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就十分重视长江的治理开发,特别是密切影响国计民生的长江防洪问题。1950年2月,任命林一山为主任,开展长江流域治理与规划。针对当时严峻的防洪形势而又残破不堪的长江堤防,大力进行堵口复堤和堤防的整体加固工作,与此同时开展了基本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排渍规划工作。在总结治江经验和近代各种治江主张的基础上,根据长江的实际和特点,1951—1953年长江委先后提出和完善了“以防洪为主”的治江三阶段计划,即第一阶段以加培堤防为主,整理平原水系,有条件的地方陆续兴建分蓄洪工程;第二阶段继续兴建分蓄洪工程,并加培堤防,在条件成熟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库,承担部分防洪任务;第三阶段结合兴利大力修建山谷水库,逐步代替分蓄洪工程的防洪任务,以减轻修堤防汛的工作量。在此期间与1950年实施了长江第一个蓄洪垦殖工程——洞庭湖区的大通湖蓄洪垦殖试验区工程。1952年仅用75天时间,就奇迹般地兴建了著名的荆江分洪工程。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派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把他们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和“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的锦旗送到工地。该工程缓解了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洪灾的潜在威胁,为战胜紧随而来的20世纪最大的1954年全流域性洪水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初长江委成立长江汉江流域轮廓规划委员会,一方面积极开展长江中下游防洪排渍工作,另一方面对汉江流域综合规划工作进行了研究,对长江上游山谷水库蓄洪的规划工作进行了准备。1954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后,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必须积极从流域规划入手采取治标治本结合、防洪排涝并重的方针,继续治理危害严重的河流。遵此,长江委集中了相当大的力量对九江以上地区进行了较全面的规划,并于1955年提出了《促进中游平原区防洪排渍方案》。当年,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开展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明确长江委具体承担长江流域规划工作。1956年,按照中央决定,长江委改名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集中精力开展长江流域规划编制工作。1957年基本完成了《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讨论稿。
这一阶段,流域各省大力恢复、整修堤防,使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道堤防高程达到当地1949年或1931年最高洪水位超高1m的标准;大力兴修蓄洪垦殖工程,除上述大通湖蓄洪垦殖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外,还建成了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仅四川、湖北、湖南三省即修建塘堰等小型水利设施300多万处;兴建了陕南石门水库、湖北黑屋湾水库等以灌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水库和江西上犹江水电站、四川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等水利发电工程。通过这一期间的工作和经验的积累,为长江水利建设的大发展作了必要准备。(www.xing528.com)
这一期间,国家领导人对长江远景规划以考虑甚多,非常关注。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长江时,曾向林一山询问几条引水线路的可能性,在得知从汉江引水的可能性后,要求林一山对汉江引水方案作进一步研究,并指示一有资料就立即给他写报告。1954年12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在汉口北上的火车上又让林一山汇报三峡工程有关的技术问题和坝址查勘情况,并详细询问火成岩坝区的花岗岩风化情况。当月,周恩来商请苏联派专家来华帮助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1955年6月来华,1960年8月撤回)。可见,长江的未来宏图已在伟人胸中勾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