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

长江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流域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长江流域除金沙江中上段、雅砻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基本无暴雨外,其余约145万km2广大地区均有暴雨出现。长江年径流量的地区组成,宜昌以上占46%,中游洞庭湖、汉江、鄱阳湖约占42%,下游支流水量有限。按照全国地层统一区划,长江流域分属五大地层区:长江干流主要属于扬子地层区,江源通

长江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

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长江流域面积不到全国的1/5,却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GDP。长江流域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较高、工农业较发达等综合优势。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内河经济带。长江流域的淡水资源总量、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内河通航里程分别占全国的35%、48%和56%,是中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在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全长超过6300余km,居世界大河第三位。她横贯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区,自西而东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支流延展是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8个省(自治区)。流域西以芒康山、宁静山与澜沧江水系为界;北以巴颜喀拉山、秦岭大别山黄河、淮河水系相接;南以南岭、武夷山天目山与珠江和闽浙诸水系相邻。长江流域面积约为180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8%。

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跨越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青南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和陇南川滇山地为第一阶梯,一般高程为3500~5000m;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为第二阶梯;高程一般为500~2000m;淮阳低山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低山丘陵组成第三阶梯,除部分山峰高程接近或超过1000m外,一般在500m以下,长江三角洲高程则在10m以下。

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为上游,长约4500km,集水面积约100万km2;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处的湖口为中游,长约955km,集水面积约68万km2;湖口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km,集水面积约12万km2。上游干流河段流经地势高峻、山峦起伏的高山峡谷区,除江源地区外,大多坡降较陡,水流湍急。宜昌以下,干流进入中下游冲积平原,两岸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沿岸建有完整的防洪堤,水面坡降平缓。

长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483条,1万km2以上的支流有49条,其中8万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8条。在上游汇入干流的主要支流,左岸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有赤水河、乌江;在中游汇入的主要支流,左岸有沮漳河、汉江、府河,右岸有清江、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饶、修五河;在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左岸有皖河、巢湖水系、滁河水系,右岸有青戈江、水阳江、太湖水系和黄浦江。这些密布在长江南北两侧的支流与长江干流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流域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西部青藏高原为典型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气压低、日照长、辐射强、多冰雹大风;金沙江、雅砻江流经的横断山脉地区,高低悬殊,“一山有四季”,呈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四川盆地因北有秦岭,南有云贵高原,北风、南风的侵入都不如长江中下游强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少霜少雪,季风气候不如长江中下游明显;中下游地区则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气候年内变化与季风进退密切相关,东南部地区夏季还常受台风影响。

长江流域除西部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下游及东部沿海平均年降水量1200~1400mm,中游和上游地区东部平均1000mm左右,西部高原仅300~400mm。长江流域除金沙江中上段、雅砻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基本无暴雨外,其余约145万km2广大地区均有暴雨出现。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川东大巴山区,鄂皖大别山区、湘西—鄂西南山地,以及江西九岭山地至皖南黄山一带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暴雨区。

长江流域雨量丰沛,水资源较丰富。流域水资源主要为河川径流,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9857亿m3,在世界大河中居第四位。长江年径流量的地区组成,宜昌以上占46%,中游洞庭湖、汉江、鄱阳湖约占42%,下游支流水量有限。长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呈现支流大,干流小的规律,丰枯差异明显。流域径流在年内分配与降雨相应,很不均匀,干流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占全年径流百分比,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减的趋势,上游直门达站在72%以上,下游大通站约为50%。(www.xing528.com)

长江是一条含沙量较少但输沙量较大的河流。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其中金沙江和嘉陵江是上游主要产沙河流。约占宜昌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的77%。输沙量的年际变化与径流年际变化类似,具有大水多沙、小水少沙的特点。输沙量的年内分配集中于汛期,干流各站汛期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85%~98%,支流更为集中。近年来,受高产沙区降雨偏少、大量水利工程修建及水土保持等影响,长江干流输沙量有减小趋势。据统计,2002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宜昌、汉口和大通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分别为4.92亿t、3.98亿t和4.27亿t。三峡水库蓄水后,受上游来沙量减少和三峡水库拦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下游控制站年输沙量明显减少,2003—2007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0.67亿t、1.29亿t和1.58亿t,减幅63%~86%。长江干支流输沙量集中于汛期,比径流量更为集中,其中干流各站汛期集中了85%~98%的年输沙量,上游各支流汛期集中了95%以上的年输沙量。

长江流域地跨几个大构造单元,地层自上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并有不同时期的岩浆岩分布,岩石建造类型齐全。按照全国地层统一区划,长江流域分属五大地层区:长江干流主要属于扬子地层区,江源通天河及金沙江上中游的绝大部分属于特提斯地层区(松潘甘孜地层区),仅西南边缘有藏滇地层区(三江地层区),流域中部的北缘地带属于秦岭地层区,湘南赣南属于华南地层区。长江流域的新构造运动,以在板块运动的推挤作用下的面状隆起和掀斜活动、断块和断裂的差异活动及地震活动等为主要特征。流域内地震活动主要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程度及区域性活动断裂带的控制,中强震以上地震的方向性、呈带性明显。区域地壳稳定性不均一,其总体特点是:西部大幅度强烈上升,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强烈;中部中等幅度隆起,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微弱;东部差异升降,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相对稍强。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958亿m3,约占全国的35%,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330m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为56万m3/km2,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05亿kW(含理论蕴藏量1万kW以下河流及单站100~500kW装机容量,下同),约占全国的40%,年电量2.67万亿kW·h;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2.81亿kW,年发电量1.32万亿kW·h,约占全国的48%。其中,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2.28亿kW,年发电量1.05万亿kW·h,约占全国的60%。流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较少,但其他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十分丰富,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地区。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的誉称,是联系我国东、中、西部的航运大动脉,长江水系通航河流3600多条,总计通航里程超过7.1万km,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56%,其中一级航道里程占全国的85%以上。长江有宝贵的岸线资源,仅宜宾以下各类岸线总长就超过7000km。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储量占全国比重50%以上的约有30种,其中钒、钛、汞、铷、铯、磷、芒硝、硅石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以上,铜、钨、锑、铋、锰、铊等的矿产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铁、铝、硫、金、银等矿产储量也占全国的30%以上。

长江流域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森林面积约3600万hm,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4,历史上历来为我国杉木毛竹油茶、油桐、茶叶生漆等林产品的著名生产基地。

长江流域是鱼类资源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共有鱼类达400余种,其中特有鱼类共166种。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川陕哲罗鲑、滇池金线鲃、秦岭细鳞鲑、花鳗鲡和松江鲈鱼9种鱼类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鲟、白鲟、达氏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一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