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部分
据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编制的《湖北省主要城市和地区地质环境监测报告(2001)》所列资料,情况如下。
(4)黄石市区。全新统(Qh)孔隙水,总硬度及铬含量超标,地下水质量属较差级(1V类),分布于长江I级阶地的风波港。
2.湖南省部分
从所收集的资料分析,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主要以“三氮”问题、铁、锰超标现象极为普遍,已成为突出的污染问题,重金属元素很少超标,仅见于极个别的点位。
(1)铁污染。浅层地下水中铁超标极为普遍。对128个钻孔及采集的水样统计,铁超标率达76.56%,最大值(ZK75号孔)超标157.33倍,平均值6.96mg/L,超标23.20倍。铁质水分布具有周边岗地含量较低,中部含量较高的特征。湖周岗地线层地下水铁的含量一般低于0.3mg/L,自岗地至湖盆中央含量逐渐增高,为0.3~20mg/L。高铁水(含量>20mg/l)呈串珠状分布于鸭子港、茅草街以东及中部湖积平原,另外在汨罗市北、常德市、临澧盆地也有中高铁质水分布。
(2)“三氮”污染。浅层地下水中氨氮超标极其普遍,据已有成果统计,超标率达79.59%,最大值(大通湖48号样)超标869.68倍。其总的特征为:湖区周边岗地含量较低,中部较高,且由湖周缘至湖盆中央逐渐增高,由不超标至超标,在大通湖—幸福一带形成本区浅层地下水氨氮含量的高值区。另外在汉寿、湘阴等局部地段也有污染现象。硝酸盐氮超标率为2%,最大超标值11.9728mg/L(君山C40柳毅井);亚硝酸盐氮超标率9.18%,最大超标值0.3653mg/L(益阳市C6),二者都具有以城镇为中心的污染特征。
(3)重金属污染。根据已有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样品,对 Se、Cr6+、Pb、Cd、Cu、Zn、Hg、As八项金属元素的分析结果为:Pb、Cd浅层地下水中均未检出;Se仅在澧县佘市总庙村一处检出,含量0.046mg/L,Cr6+仅在汉寿西竺山乡宝塔村一处检出,含量0.0001mg/L,As检出率27%,超污染超始值率3%,最大值C59号点为,0.218mg/L,最小值(除未检出外)为0.0009mg/L,主要分布在沅水三角洲和南县以南、沅江以北的湖积平原,其次在君山以北和湘阴以北呈点状分布Zn检出率88%,仅C81号点(0.5795mg/L)超过污染起始值,最小值为零,分布主要以城镇和农场场部为中心,远离城镇含量明显降低。
3.江西省部分
鄱阳湖地下水污染较轻。监测资料表明,湖区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水质感官状况良好。但是在局部地区如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镇及其近郊以及平原低洼地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污染的来源有原生的,也有人类活动引起的。总体污染特征如下:
(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铁(Fe2+及Fe3+)含量普遍较高,一般为2.8~105mg/L,大大超过饮用水质标准。在新建—鹭鸶口一带,铁离子含量大于50mg/L;在赣江主支与南支、丰城—桃花沿岸及乐安江、修水尾闾平原区,铁离子含量10~50mg/L。上述地区的不少机井、压水井难以利用,报废率高。
在波阳、新建地区的裂隙孔隙水中,矿化度及硬化度较高,矿化度达到1~6.4g/L,属微咸—半咸水。
(3)农药的滥用及城镇工业化的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导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九江市、南昌市及其市郊,地下水中铅、砷、汞及氰化物等有害物质均有检出,且部分检出值超过国家饮用水质标准。(www.xing528.com)
(4)COD(化学耗氧量)及BOD(生化需氧量)呈局部面状分布,总体上耗氧量偏高。在湖口—星子一带BOD检出值较高。同时,氨、亚硝酸盐等可同时检出,表明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5)细菌污染,主要是受到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不当的影响,目前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细菌污染的速度及程度加快、加深。局部地区的井水污染严重,细菌总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6~12倍,最大达到100倍以上,属不卫生水,不能饮用。
4.安徽省部分
调查区水土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沿江的马鞍山、铜陵、安庆等矿山城市尤其严重。主要为矿山废水污染,来源于矿坑水,因其水质较差,一般含有害元素,未经处理即排放到河湖沟塘中,对环境,特别是地表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如安庆月山铜矿排放废水为高酸性水,致使附近地表水、地下水均受酸化。
马鞍山市是我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城市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采矿活动的加剧,造成“三废”大量排放,特别是冶炼渣、选矿尾砂、煤灰渣经日晒雨淋,释出大量有毒物质,严重污染水、土与空气;芜湖市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及人口增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三废”排放污染水土,东北部湾里水源地因过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至10~20m,影响范围约70km2;安庆市现已成为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和建材工业为四大经济支柱的工商城市,长江10大港口城市之一。“三废”排放,特别是石化总厂、化肥厂、造纸厂等废水向长江、菱湖、太湖排放,造成地表水体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的污染,工业废渣、生活垃圾侵占大片土地,有害气体烟尘的排放形成酸雨,都导致沿江地区水土资源的破坏。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农作物病虫害成灾面积及受灾程度则明显加大,部分地区形成恶性循环。农药对土壤、大气、水体、农作物均造成实质性污染,许多地区的粮食、瓜果、蔬菜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