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涝渍灾害概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河渠交织,地势低洼,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mm,85%集中在夏、秋两季,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又处于农作物不耐淹时期和江河高水位时期,因而涝渍灾害严重频繁,发生概率高,受灾面积大。
(1)江汉平原。据《荆州地区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治涝工程以内垸开河和兴建涵洞为主,工程规模小,受益范围有限,排涝标准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大力加固堤防、江湖分家等防洪工程建设的前提下,积极治涝,截止1990年,全区易涝面积1154.52万亩(1亩=666.67m2,以下同)中除涝面积1069.9万亩,占92.7%,其中达十年一遇以上标准的只有428.51万亩,尚有485万亩渍害田。涝渍灾害与洪灾都属水灾,在已收集到的资料中几乎都未将其分开,为研究水患区的涝强灾害情况,仅将由本地区雨水造成的灾害划归涝渍灾害,且涝渍不分。根据《荆州地区志》《长江年鉴》等文献资料,自1959年以来发生涝渍灾害的年份达35年,涝渍主要发生在平原湖区,主要为长湖、斧头湖、洪湖、梁子湖、汈汊湖等湖泊的滨湖地区,雨季水位暴涨,往往超过控制水位,受灾农田数十万到数百万亩。
(2)洞庭湖地区。据统计,1949—1991年的43年中,累积溃垸共淹971.33万亩,平均每年22.59万亩(其中1954年成灾面积384.95万亩),累积涝灾2960.35万亩,年均达68.85万亩。其中,1949—1959年平均82.13万亩/年,20世纪60年代44.24万亩/年,70年代34.85万亩/年,80年代97.18万亩/年。因洪涝灾害累计减收粮食58.77×108kg,年均减收1.37×108kg,减产棉花9550×104kg。
2.涝渍灾害成因分析(www.xing528.com)
平原油区,涝渍频繁而严重,其原因主要是:
(1)暴雨集中,雨型恶劣,暴雨发生时间正值农作物生长不耐淹时期。
(2)外江汛期正值区内雨季,排水受阻,常常形成外洪内涝。其中在1980年、1983年、1998年等年份中的表现最为典型。
(3)调蓄湖泊被盲目大量围垦,调蓄能力显著下降。以江汉平原为例,该区原有面积100亩以上的湖泊775个,面积3702km2,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为464个,总面积缩小到995.11km2。其中“四湖”地区50年代有大小湖泊360个,面积690km2,在至今的几十年间已遭程度较大的围垦,现在,能起调蓄作用的只有长湖、洪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