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室温或高温时抵抗各种介质化学侵蚀的能力。通常将材料因化学侵蚀而损坏的现象称为腐蚀。非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远高于金属材料。金属的腐蚀既容易造成一些隐蔽性和突发性的严重事故,也损失了大量的金属材料。据有关资料介绍,全世界每年由于腐蚀而报废的材料约相当于全年金属产量的1/4~1/3。
根据金属腐蚀过程的不同特点,金属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
(1)化学腐蚀:金属与周围介质(非电解质)接触时单纯由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一般发生在干燥的气体或不导电的流体(润滑油或汽油)场合中。例如,金属和干燥气体O2、H2S、SO2、Cl2等接触在金属表面上生成氧化物、硫化物和氯化物等。
氧化是最常见的化学腐蚀,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氧化越严重,如高温热处理产生的氧化和脱碳现象。如果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如Al和Cr的氧化物),就具有防护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氧化继续向金属内部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单纯地由化学腐蚀引起的金属损耗较少,更多的是电化学腐蚀。(www.xing528.com)
(2)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如酸、碱、盐)构成原电池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任意两种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互相接触时,就会形成原电池,并产生电化学腐蚀。其中较活泼的金属(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被不断地溶解而腐蚀掉,并伴随电流的产生。如金属在海水中发生的腐蚀、地下金属管道在土壤中的腐蚀等均属于电化学腐蚀。金属的腐蚀绝大多数是由电化学腐蚀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快得多,危害性也更大。
为了提高金属的耐腐蚀能力,防止金属腐蚀原则上应保证以下3点:一是尽可能使金属保持均匀的单相组织,即无电极电位差;二是尽量减少两极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并提高阴极的电极电位,以减缓腐蚀速度;三是尽量不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减小甚至隔断腐蚀电流。工程上经常采用的防腐蚀方法主要有:①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如不锈钢、表面渗铬、渗铝等处理;②通过覆盖法将金属与腐蚀介质隔离,如金属表面镀层、覆层和发蓝等;③改善腐蚀环境,如干燥气体封存和密封包装等;④阴极保护法,即将被保护的金属作为原电池的阴极,牺牲阳极金属,使阴极金属不遭受腐蚀的方法,或用外加电流法,保护阴极金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