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镀Ni-P合金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电镀Ni-P合金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镀层硬度较高,耐磨性也较好,在400℃以下热处理1h的Ni-P合金镀层的耐磨性优于硬铬镀层。表5-35给出了亚磷酸型电镀Ni-P合金的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pH值 电沉积Ni-P合金时,应严格控制镀液pH值。

电镀Ni-P合金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1.性质和用途

随着镀层磷含量的增加,Ni-P合金镀层从晶态连续地向非晶态变化。大致情况是:微细晶态(磷的质量分数为3%左右)→微细晶态+非晶态(磷的质量分数为5%左右)→非晶态(磷的质量分数为7%以上)。为了提高Ni-P合金镀层的硬度,需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其非晶态结构被破坏,一般加热到400℃,基本上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结构。

非晶态合金中原子排列是无序的,因此没有晶粒间隙和位错等晶格缺陷,也不存在成分的偏析现象,它是各向等同的均匀物质。由于Ni-P合金镀层在磷的质量分数超过7%时是非晶态,所以在物理化学性质上有很多优异特性,如光泽性好,硬度高,耐磨性好,耐蚀性好和具有非磁性等。

(1)硬度及耐磨性 Ni-P合金镀层的硬度是比较高的,一般在500HV以上。镀层的硬度与镀液的组分及工艺条件有关。在磷酸体系中,电沉积得到的Ni-P合金镀层的硬度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镀液中亚磷酸含量增加,镀层硬度有所降低;镀液温度升高,镀层硬度有所增加;电流密度提高,镀层硬度有所增加;镀层磷含量增加,镀层硬度下降。

为了得到更高的镀层硬度,可以对Ni-P合金镀层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温度变化对镀层硬度有明显影响。在热处理温度为400℃,时间为1h时,硬度达到最高值,一般可达到1000HV以上,相当于硬铬镀层的硬度。不同磷含量的Ni-P合金镀层及不同方法得到的Ni-P合金镀层,其硬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由于镀层硬度较高,耐磨性也较好,在400℃以下热处理1h的Ni-P合金镀层的耐磨性优于硬铬镀层。又由于它的摩擦因数小,因此可用于代替耐磨硬铬镀层,有利于减少铬对环境的污染。

(2)耐蚀性 Ni-P合金镀层是非晶态合金,热力学稳定性较好,因此在某些介质,如氯化钠氯化铵盐酸硫酸氢氟酸及一些有机酸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随着镀层磷含量的增加耐蚀性提高,当磷的质量分数超过13%时,耐蚀性有所降低。Ni-P合金镀层经过热处理后,改变了非晶态结构,虽然硬度提高了,耐蚀性却有所下降。

(3)用途 Ni-P合金镀层的用途比较广泛,因其优良的耐蚀性,常用于石油、化工、制糖、制盐、农药军工等工业设备中的容器、泵、离心机筛网及易受腐蚀的零部件上的镀覆。因其硬度高和耐蚀性好,常用于汽车、航空、食品、印刷及化工等设备的气缸、活塞、转轴、压缩机、压滚或成形模具等零部件的镀覆。另外,在钟表、光学仪器和医疗器械中也得到了应用。

2.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

常用电镀Ni-P合金镀液有氨基磺酸盐型、次磷酸盐型和亚磷酸型等。

(1)氨基磺酸盐型 氨基磺酸盐型电镀Ni-P合金的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下:

氨基磺酸镍 200~300g/L

氯化镍 10~15g/L

硼酸 15~20g/L

亚磷酸 10~12g/L

电流密度 2~4A/dm2

pH1. 5~2

温度 50~60℃

该工艺可获得磷的质量分数为10%~15%的Ni-P合金镀层。其特点是工艺稳定,镀液成分简单,镀层韧性好,光亮细致,结合力好,但镀液成本较高。

(2)次磷酸盐型 次磷酸盐型电镀Ni-P合金的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下:

硫酸镍 14g/L

磷酸钠 5g/L

硼酸 15g/L

氯化钠 16g/L

电流密度 2.5A/dm2

温度 80℃

该工艺可获得磷的质量分数为9%左右的Ni-P合金镀层。镀层均匀细致,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较好,但镀液稳定性较差。

(3)亚磷酸型 亚磷酸型镀液应用较多。该镀液的特点是:成分简单,镀层光亮细致,结合力好,容易获得磷含量较高的Ni-P合金镀层,但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较差。表5-35给出了亚磷酸型电镀Ni-P合金的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

5-35 亚磷酸型电镀Ni-P合金的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

978-7-111-58967-9-Chapter05-44.jpg

注:KN和DPL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

3.镀液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工艺条件的影响

以亚磷酸型镀液为例。(www.xing528.com)

(1)硫酸镍 硫酸镍是镀层中镍的主要来源。其含量对镀层组分、沉积速度和镀层外观均有影响。含量过高时沉积速度加快,但表面结晶粗糙,镀层含磷量相对较低。

(2)氯化物 氯离子是阳极活化剂,可以降低或防止镍阳极的钝化,保证镍阳极正常溶解。用氯化镍作为阳极活化剂,还可以提供部分镍离子作为主盐成分,但含量不宜太高,在保证阳极正常溶解的情况下,尽量少加。这是因为氯离子容易增加镀层的应力,且氯化镍比硫酸镍成本要高。

(3)亚磷酸 亚磷酸是合金镀层中磷的主要来源。随着亚磷酸含量的增加,镀液中H+含量逐渐升高,亚磷酸还原容易,从而使镀层磷含量增加。

(4)磷酸 磷酸可以起到稳定镀液中亚磷酸的作用,使镀液中亚磷酸含量不至于降低太快,便于镀液的维护。磷酸还可以起到缓冲剂的作用,稳定镀液的pH值。

(5)KN配位剂 KN配位剂可以和镍离子形成配合物,提高阴极极化,使镀层结晶更细致,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另外,对Fe3+杂质有一定的隐蔽作用,对稳定溶液中Ni2+的含量有较好的作用,并可提高电流密度上限。

(6)DPL添加剂 DPL添加剂可以提高阴极极化,使镀层光亮细致,并可适当降低镀层的脆性。

(7)pH值 电沉积Ni-P合金时,应严格控制镀液pH值。因为镀层磷含量与电极表面的氢原子有关,随着pH值的升高,镀层磷含量下降。pH值过高时,溶液易生成亚磷酸镍沉淀;pH值太低时,阴极电流效率下降。

(8)温度 温度对合金镀层磷含量影响不大,但对沉积速度有较大影响。当温度低于50℃时,沉积速度将会变得很慢。

(9)电流密度 镀液体系不同,使用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有差异。镀层磷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10)阳极 电沉积Ni-P合金的阴极电流效率较低。如果只采用可溶性镍阳极,则由于阳极电流效率较高,镀液中Ni2+积累较快,不利于镀液的维护管理。常采取可溶性镍阳极和不溶性阳极混合使用的办法。不溶性阳极比较理想的材料是钛板上镀铂,但造价较高。一般可采用高密度石墨,用涤纶或丙纶布包扎,防止污染镀液。可溶性阳极与不溶性阳极的面积比以1∶(3~5)为宜。

4.镀液的配制和维护

(1)镀液的配制 镀液配制方法大致如下:

1)称取计量的镍盐、配位剂和稳定剂放于镀槽中,加入热水,在搅拌下使其溶解。

2)称取计量的硼酸,用热水在另一容器中溶解后,用滤布滤入镀槽中。

3)在镀槽中加入计量的亚磷酸与磷酸,搅拌均匀。

4)调整溶液pH值,加水至规定体积后,即可试镀。

(2)镀液的维护。日常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镀液pH值对亚磷酸的还原速度有很大影响。以表5-35中工艺2为例,在pH值为1.5时,亚磷酸的还原速度最快;pH值为0.5时,亚磷酸不被还原,镀液析氢严重,电流效率极低;在pH值>2.5时,随着pH值的升高,亚磷酸还原速度逐渐下降。因此,要获得高磷含量的镀层,镀液的pH值应严格控制在1.5~2.5。

2)镀液中含有少量的氯离子时,亚磷酸的还原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镀层磷含量。

3)要提高镀液中亚磷酸的含量,必须加入一定浓度的配位剂将镍离子部分配合,以防止亚磷酸镍沉淀析出。但配位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镍离子将全部被配合,使析出困难,电流效率降低。

4)阳极可采用镍阳极和不溶性阳极联合使用,其面积比为3∶1。

5.不合格镀层的退除

(1)化学法 化学法退除液的组分及工艺条件见表5-36。

5-36 化学法退除液的组分及工艺条件

978-7-111-58967-9-Chapter05-45.jpg

(2)电解法 电解法退除液的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下:

铬酐 250~300g/L

硼酸 25~30g/L

温度 30~80℃

阳极电流密度 3~7A/d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