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的缺点如下:
●调度复杂。虽然调度具有单个协同中继节点的链路很容易,但是随着系统中用户和中继节点的增多,这将很快变为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中继不仅要对接入用户的数据做调度,还要对转发数据流做调度,所以中继需要更为复杂的调度器和调度算法。如果系统不能合理处理中间接口和网络层方面的问题,那么由物理层协同带来的所有增益将会很快被抵消。
●增加开销。完整的系统功能中还包括切换、同步、安全性等。所以相比没有中继的系统,具有中继的系统为这些功能所付出的开销会明显增大。
●中继选择。确定最优的中继传输和协同对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且,维持这样的协同关系的复杂度比没有协同的情况下的复杂度更大。
●干扰增强。如果节约的能量并没有用来降低中继节点的传输功率,而是增大容量或覆盖范围,那么中继将肯定产生额外的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这种干扰会潜在地降低系统的性能。因此,需要在系统层面寻求一个最佳的折中点。
●额外的中继链路。以系统吞吐量的视角来看,中继所进行的冗余的传输可能会降低有效系统吞吐量,因为其需要额外的频率信道或时隙来支持。
●端到端延迟的增加。中继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在其重发数据之前需要对整个数据包进行检测和译码。如果系统支持的业务对延迟比较敏感,例如语音和越来越流行的多媒体业务,那么中继导致的延迟将对系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延迟随着中继节点数量的增大而延长,这类似于GSM语音传输中使用的交织。为了规避这种延迟,应尽量使中继传输简单透明化或者采用新的译码方法。(www.xing528.com)
●严格同步。协同的实现是以严格的同步作为前提的。而这反过来需要昂贵的硬件和潜在的大量信令开销,因为节点之间保持同步需要一定量信标或其他可行的技术。
●更多的信道估计。中继的使用有效地增大了无线信道的数量。如果系统采用了相干调制,那么系统需要估计更多的信道衰落系数,进而需要更多的导频信号。
表1.1概括了协同最主要的优缺点。因此,为了获得协同中继的全部增益而不降低系统的性能,我们必须仔细地设计系统。这也是为什么最新的研究都集中于以上所列话题的主要原因。
表1.1 典型协同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