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原因,人往往以符合社会标准的服装形象,来对自然的人的躯体进行人为塑造。所有经过人为塑造的躯体,在实施者以及所联系的群体眼中,无疑是美的。正是因为这种美,这种对美的赞赏使人对躯体的加工一步步走向极端。
人类这种自我异化行为从古代直到如今,从未停歇过。某些原来被认为是野蛮人的装饰手段的美容行为,今日又被高度发展的文明人重新拾起。好在对于人工塑造躯体的做法,并不是人人都持狂热态度的,现代人中大部分提倡不损伤自然美,而且极力反对在人躯体上进行雕琢。
古往今来,在对人躯体进行人为塑造的范围中,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如果按这些行为出现的年代来划分的话,较为原始的或称较为古代的做法有穿鼻、穿唇、环颈、扁头等,这些行为如今仍存在于处于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中。较为后期的或称现代做法有文眉、文眼线、文唇线、隆胸、抽脂肪等,现代人统称其为美容术。
(一)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
古代和现代人在人为塑造躯体的过程中,有相似之处,便是甘心忍受痛苦。人们或许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说明了人的不安于现状和不为自然所支配,当然,其结果是破坏了自然。
这里所谈到的古代和现代,并不是以起止年代来划分——有些古代开始实施的方法,至今仍然存在着,如穿耳;有些只是在古代发生,而且带有古代特定性质,如缠足。至于所说的现代,是指具有现代性质的人体绘画等。与原始人的涂身装饰行为相比,现代的人体绘画在构图、造型、设色上与前者完全不同。这样看来,古代与现代之分,不仅依据发生的年代,而且也根据装饰性来决定。起始于古代,现代仍在延续的可称为原始性;发起于现代,带有原始性质的,可称为继原始性;纯属现代发起,古代人未见实施的可称为现代性。
这些都属于人根据社会美的标准,人为地进行自身躯体的服装形象塑造的异化行为。
1.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
(1)髡发
剪短头发并不算对人躯体的人为塑造,或者说还不能属于损伤躯体,可是,剃去一部分或全部头发,就应该说是对躯体的形象塑造了。
古代中国中原一带汉族人,视头发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一生都不敢毁伤。因此,给罪犯剃光头发或剃去一部分头发,就叫作“髡刑”。中国西北和东北的契丹族、女真族有剃去一部分头发的习俗,人们视此为正常。
居住在中国云南双江县境内乡村里的拉祜族妇女,有一种与其他民族妇女不同的风俗习惯,就是剃光头。最初她们剃头是为了避免打猎时被野兽抓住头发;到了今天,她们觉得剃光头干净卫生,所以还保持了这种习俗。为了清洁易洗,印度的邦多妇女也是终身把头发剃光。
图4-17 中国古代髡发男立俑
图4-18 中国壁画上的髡发形象
图4-19 辽代契丹人发式
图4-20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上的髡发使者
(2)拔眉、画眉
将自然眉形有意改变,首先需要拔取原来的真眉毛,这样才可能随意改形。中国唐代妇女极尽修眉之能事,把眉毛画成各种各样,仅唐玄宗一次就令画工画出十眉图。
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哥伦比亚地区,有一个婆巴族。这个民族崇拜月亮,因此用一种颜色把两条眉毛连起来,并且画成倒挂的弯月形。
(3)穿鼻
穿鼻挂饰,虽说不算普通,但是在少数民族中一直非常盛行。有的是从鼻翼处穿孔,有的则是从鼻梁骨正中,即鼻中隔穿孔。
印度人认为首饰比衣服重要,所以已婚妇女多在鼻翼上穿孔,以佩戴鼻环。位于非洲的尼日利亚乡下人中,妇女也以穿鼻环为装饰。位于美洲的米兰尼西亚有些部落中,讲究穿鼻挂饰。他们把鼻中隔穿孔后,挂上用椰子壳、珍珠贝或鳖甲制成的环或其他装饰物。其他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地人和坦桑尼亚北部山区的帕雷族妇女也都有穿鼻饰的习惯。
(4)穿唇、染唇和唇饰
东部非洲坦桑尼亚东南沿海和莫桑比克东北部边境地区,居住着玛孔德人,这个民族的妇女喜欢在鼻唇间的人中沟处穿一个孔,以装饰唇。这种唇饰通常是一根轻小的圆木棍或是动物骨头。由于木棍、骨头的坠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上唇渐渐被拉得宽阔,使整个面部改变了原来的形状。
图4-21 唐张萱《捣练图》中的画眉(之一)
图4-22 唐张萱《捣练图》中的画眉(之二)
图4-23 唐墓出土地绢画上的画眉
图4-24 非洲唇饰
非洲莫桑比克境内的马科洛洛人,女子也讲究嘴唇上的装饰,要在嘴唇上穿1~2个孔眼,挂上金属环。
(5)凿齿、锉齿、染齿与雕花齿套
牙齿的颜色基本上是白的。中国古人常以“皓齿”来形容美女牙齿的洁白。然而,世界各民族并不都是以牙齿本身的自然美为美,从而导致了他们在牙齿上大动刀斧。
西南太平洋群岛上居住着美拉尼西亚人,他们的社会制度是等级制。妇女要想晋升到“埃林加”——妇女社会等级中的第四级,就必须在仪式上让她们的丈夫或是男亲属敲掉一颗牙齿。
老挝卡族人的一个分支讲究在小时候就用铁锉把牙齿锉齐以为美观。同样,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居民认为突出的牙齿(尤其是犬齿)象征兽性,必须将之锉齐,否则来世只能变成狗。
越南人自古就有染齿的习俗,他们的理由很奇特——认为牙齿洁白是品质不良或作风不正派的标志。除此之外,泰国的克木人和中国的基诺人也喜欢黑牙,他们用咀嚼槟榔和以树胶染牙的方法使牙齿油黑发亮,经久不褪。
另外还有不染牙而染牙龈的做法,马里妇女就热衷于这种修饰方法。
(6)文面、涂面
文面,即指人以针或刀在面部上刺出花纹或刻出花纹。“文面”非“纹面”,它意味着刺出花纹属于具有文化含义的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指表面上的花纹。
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人,非常讲究文面,其中苏丹南部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脸上刺花既是勇敢的象征,又是美的标志,同时还可以表明所属部落、社会地位和婚姻状况等。凡是一个地区内的各部落人见面,即使互不相识,只要一看对方面部的花纹,就可以基本了解这个人的大致情况。
图4-25 唐墓出土绢画上的面妆
图4-26 中国文面妇女
生活在北寒带地区的爱斯基摩妇女也有文身的习惯。在面部、胸部、手臂和大腿部位之中,尤以面部文刺最为讲究。
缅甸妇女讲究涂面,她们常在面颊上涂一小块黄色,有的还把这块黄色勾描成别致的花纹。缅甸人将这种化妆品称作“达那卡”。人们使用香木在小石磨上加水研磨出来的黄色浆汁,用它涂抹面部,不仅可以改变形象,还有凉爽、幽香之感。
除了以上六种以外,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还包括穿耳、环颈、刺指甲、染指甲,束腰、环腿、文身、瘢痕、涂身,缠足等,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2.继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
这里我们是将在人的自我异化中,发起于现代,又带有原始性质的,称为继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之列。
现代人文牙、文身、在身体上打洞以及在人躯体肌肤上绘画等,都是由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所兴起的。原始社会生活方式虽然已离现代人而远去,但这些人体装饰却明显带有原始的性质。
(1)文牙
现代人文牙的题材和做法十分广泛,甚至在社会上层内也颇受青睐。有人把前辈偶像的名字或是自己心上人名字的英文缩写字母刻在假牙上,更有人把蝴蝶、心形的图案刻在牙上。(www.xing528.com)
雕刻牙套的做法与在假牙上雕刻花纹的做法在现代社会中并行,且多次形成风尚。
(2)文身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中,对身体装饰手段中的文身流传时间最长,且流传的地区也最广。近年来,文身在现代社会中又有兴起的趋势,有些人甚至文身成癖。
现代文身的动机却大相径庭,现代人没有原始人那样的神圣念头,虽说也在忍受痛苦,但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寻求刺激,而不是像原始人那样为了区别部落,或为了取悦鬼神。
图4-27 中国台湾泰雅人文面(之一)
图4-28 中国台湾泰雅人文面(之二)
(3)穿洞
在美国洛杉矶,一些标榜“新原始主义”的团体,聚集在“法克俱乐部”,疯狂地表演自残,他们尽量在身体上穿洞,然后在每一个洞上垂挂金属环。一开始先是穿耳洞,随后便流行在舌头上穿洞,有人一穿就是五六个,然后是在腋下,最时髦的是在全身最隐蔽的部位。
全身穿洞是现代人将原始人穿孔佩戴耳饰、鼻饰、唇饰的做法进一步推向极端。其损伤身体的行为比原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4)人体绘画
人体绘画也许从原理上说与原始人涂抹身体有些近似之处,可是,现代人的人体绘画已经被标榜为纯艺术了。这样看来,那些出于普通人或匠人之手的以颜料涂抹身体的行为已是望尘莫及了。德国人阿贝斯特甚至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开设了一所人体绘画学校,该校拥有模特50人,阿贝斯特每天在她们身上画上悦目的图案,如蝴蝶、香蕉、苹果等,然后将其派到特约的百货公司协助推销商品,曾轰动一时。
原始人在身体上涂抹颜料,一般是为了避免蚊蝇的叮咬和烈日的暴晒;有些有意画成图案也基本上是基于神圣的、单纯的,甚至带着浓浓孩童心理的幼稚做法。其动机与现代人的人体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3.现代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
现代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与结果,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它起始于现代社会,而且往往是当认为人的躯体有所遗憾时,才产生了人为塑造的构思,并付诸行动。原始性人为塑造中传统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继原始性人为塑造中个人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现代性人为塑造中,却是由于社会交往、社会审美标准所引发的。
图4-29 现代文身(之一)
图4-30 现代文身(之二)
图4-31 当代人体绘画(之一)
图4-32 当代人体绘画(之二)
(1)现代美容修饰
现代美容术可以说是对造物主的挑战。随着人的自主意识的增强,人类越来越感到造物主创造人类的不完美,因此,为了追寻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现代美容术诞生了。
在现代美容术中,从头到脚的常设项目有:重睑(俗称双眼皮),眼袋切除,眼、额、面部去皱,隆鼻,脸型改造,耳郭修复,人造酒窝,修唇,文眉、眼、唇,吸脂、隆胸、缩乳等。
(2)垫脚增高
当人们觉得自己的身高达不到一定的标准时,就想方设法人为地增高。在这种需求下,电子增高器、增高仪、药物增高法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无论结果如何,人们都愿意去进行一次尝试。
自然与人为像一对永远矛盾着的双生儿,而人们就在其间摇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抛弃自然,牺牲自然而去靠近社会美。
人的自我异化——改变躯体,本身就是社会对自然的挑战与抗衡,这是迄今为止的人的一种观念。任何有意的导引和有意的阻止都无济于事,人总是力求重塑一个“我”。
(二)放任自我躯体的行为
事物的发展不是单一、直线的,当人们频频地、不厌其烦地在人体上精雕细刻时,人们也不断地呼吁解放躯体。
解放躯体的含义是使躯体从烦琐的、紧固的服装束缚中挣脱出来,因而也就与自残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新女性曾放开腰肢
20世纪初,西方的妇女们开始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她们可以旅行、骑马、打球、游泳,并在社会上从事各种职业。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她们迫切地希望摒弃收紧腰部的紧身胸衣。
1900年,法国妇女萨鲁特创造了保障女性生理正常发育的胸衣,这种胸衣被称为“健康胸衣”。随后,设计师香奈儿设计了无领对襟毛衫与裙子的套装,开始将女性的腰肢恢复到正常发育的苗条状态。
图4-33 16世纪的紧身内衣束缚女性胸腰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使妇女的服装朝着方便、适体和便于活动的方向发展,于是曳地的女裙开始缩短。1918年后,女裙又进一步缩短,大概到小腿的位置。而到了1925年,裙长甚至缩短到膝盖处,“S”形的曲线也不被强调了,再也没有弯曲的线条了,筒子型的女装较为彻底地解放了女人的腰部。
2.提倡不裹双足
19世纪末期,太平天国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有一项是反对缠足的,并首先从太平天国的女兵中开始实行。到了20世纪初,大城市的妇女开始出现不缠足的倾向。民间对于这种放脚的倾向是逐渐认可的,当然这也是大势所趋的必然。战争、贫困以及新思想的传播,作为一股合力动摇了千年的陋习。一时间,天足不再遭受歧视,而被看作是文明的象征。那些缠裹半途而废的脚,就被人们称为“半缠足”或是“改良脚”。
3.摒弃旧有的装饰手法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未婚女性,特别是女学生开始摒弃一些旧有的装饰手法,剪短头发,不梳长辫,任乌黑发亮的头发随风飘散;不穿耳孔,不戴耳饰,不戴戒指和手镯,并将它们视为束缚女性的“刑具”。
新一代女性还放弃奢华的衣料与绣花鞋,代之以阴丹士林蓝布(深蓝)或毛蓝布(浅蓝)的改良旗袍,穿着黑偏带布鞋,形成一种崭新的风尚。
4.新派人去除文身
多年以来,由于非洲、美洲以及澳洲、太平洋岛屿的土著居民与外界接触较少,致使他们还在长时期内保持着穿鼻、穿唇、环颈、环腿、文身、涂身等带有原始性的习俗。可是,一旦与外界接触,新旧社会文化就会发生碰撞,少男少女们把眼光转向了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与文化。于是,他们认为忍受皮肉之苦在人体上雕刻是不值得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洲的黑人士兵每到一处,就纷纷要求那里的医生设法去掉身上的刺纹;越南士兵则不惜重金请牙医磨掉那些曾费力染黑的牙齿。
图4-34 中国女性缠足的鞋式——三寸金莲
图4-35 中国缠足妇女
这种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新派装”,关键就是免除一切人为的对身体的伤害。“新派装”代表着文明,代表着人对自然、对生理的理解认识程度的提高。
5.现代人推崇“无结构”
继20世纪40年代,设计师巴尔曼(Pierre Blamain)倡导女装简洁、适体、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现形式。他为自己设定的终身任务是:“使妇女们能舒适地生活,使她们成为美丽、优雅、有魅力、有良好教养的女性,而远离那些虚浮、矫揉造作的样式。”他还说,女装要有“自然的、符合形体的线条”。
到了20世纪70年代,“无结构形式”的服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完全打破了过去的常规,更彻底地建立在真正的简练和朴素上。
所谓无结构形式的风格在于:真正的简练,没有任何人为的、勉强的、不自然的装饰;大胆而明快的样式,丝毫没有堆砌和繁复。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保障人身体的绝对不受束缚,给人体以最大限度的自由与舒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