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阿·法朗士曾经说过:“假如我死后百年,要想了解未来,还能在书林中挑选,你猜我将选什么?——我会直接挑选一本好的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个世纪妇女的着装,她们的想象力所告诉我的有关未来人类的知识将比所有的哲学家、小说家、传教士或者科学家还多。”这段被人们所熟知的名言,形象地表达出服装的精神层面。服装好比一面镜子,是它所处时代的精神文明,包括思想、信念、审美、艺术思潮的集中反映。
中国魏晋时期有非常著名的一批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他们为了显示不流俗于循规蹈矩的叛逆理念,穿着敞衣,袒胸露怀,披发跣足,甚至“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管他们衣衫不整,不为社会道德标准所容,但他们还颇为风流自赏,认为这才有飘逸的风度。这种被我们后世称为“魏晋风度”的行为,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任情放达、风神萧朗”的精神在穿着上的体现。
图2-1 明唐寅《孟蜀宫妓图》局部
图2-4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之二)
图2-6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烈女传》图木屏风
图2-7 汉魏砖画《出行图》局部
(www.xing528.com)
图2-8 唐末孙位《高逸图》中的晋代高士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服装的开放大胆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的,除了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开放的社会形态。当年,对于世界各国丰富的文化,它是以一个博大的胸怀去接纳的。有人说,因为唐代皇族统治者有异族的血统,因而使得他们能够对异族文化持有一个包容的态度,于是才有胡床、胡舞、胡乐的盛行,才有异族的服装被汉族穿用的可能。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唐朝人有着广阔的胸襟,他们强大兴盛,因而有足够的勇气去包容并吸纳他国文化,而不怕被他国所浸染和渗透。唐朝人有着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样的人文意识,这才使唐代女服成为中国服装史上难以逾越的一个高峰。
图2-9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图2-10 唐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局部
图2-11 唐章怀太子墓《马球图》局部
图2-12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作品
图2-13 1905年的女装
图2-14 20世纪20年代的女装
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席卷了欧洲。它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的生产。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设计师、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莫里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实用,但是难看的东西”,这体现了一种把功能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的设计思想。而这个时期也恰恰是服装史中崇尚美丽与优雅的“完善化时期风格”。
包豪斯(Bauhaus)是一所设计学校,1919年成立于德国的魏玛,在它存在的短短14年间,其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延续到了今天。它强调设计应该为大多数人服务,并特别提出了“实用性”的原则。这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装逐步对功能性开始重视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