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压杆稳定实验:材料力学组合实验台测定压杆稳定性

压杆稳定实验:材料力学组合实验台测定压杆稳定性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力学组合实验台中压杆稳定实验装置;XL2118系列力和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游标卡尺、钢板尺。当P<Pcr时压杆始终保持直线形式,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当P>Pcr时压杆将丧失稳定而发生弯曲变形。实验测定Pcr时,可采用材料力学组合实验台中压杆稳定实验装置。图1.7.1实验装置示意弯曲状态的压杆和P-ε曲线实验装置示意;弯曲状态的压杆;P-ε曲线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表1.7.3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

压杆稳定实验:材料力学组合实验台测定压杆稳定性

【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载荷Pc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验证欧拉公式;

(2)观察两端铰支压杆丧失稳定的现象。

【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

(1)材料力学组合实验台中压杆稳定实验装置;

(2)XL2118系列力和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

(3)游标卡尺、钢板尺。

【实验原理和方法】

对于两端铰支、中心受压的细长杆,其临界力可按欧拉公式计算,即

式中:Imin——杠杆横截面的最小惯性矩

   L——压杆的计算长度。

当P<Pcr时压杆始终保持直线形式,处于稳定平衡状态。P=Pcr r时,标志着压杆丧失稳定平衡的开始,压杆可在微弯的状态下维持平衡。当P>Pcr时压杆将丧失稳定而发生弯曲变形。因此,Pcr是压杆由稳定平衡过渡到不稳定平衡的临界力。

实际实验中的压杆,不可避免地存在初曲率,且会有材料不均匀和载荷偏心等情况。由于这些影响,在P≪Pcr时,压杆也会发生微小的弯曲变形,只是当P接近Pcr时弯曲变形会突然增大,而丧失稳定。

实验测定Pcr时,可采用材料力学组合实验台中压杆稳定实验装置。该装置上、下支座为V形槽口,将带有圆弧尖端的压杆装入支座中,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能上下活动的上支座对压杆施加载荷,压杆变形时,两端能自由地绕V形槽口转动,即相当于两端铰支的情况,如图1.7.1(a)所示。利用电测法在压杆中央两侧各贴一枚应变片R1和R2,如图1.7.1(b)所示。假设压杆受力后向右弯曲,以ε1和ε2分别表示应变片R1和R2左右两点的应变值。此时,ε1是轴向压应变与弯曲产生的拉应变之代数和,ε2则是轴向压应变与弯曲产生的压应变之代数和。

当P≪Pcr时,压杆几乎不发生弯曲变形,ε1和ε2均为轴向压缩引起的压应变,两者相等;当载荷P增大时,弯曲应变ε1逐渐增大,ε1和ε2的差值也越来越大;当载荷P接近临界力Pcr时,二者相差更大,而ε1变成拉应变。故无论是ε1还是ε2,当载荷P接近临界力Pcr时,二者均急剧增加。如用横坐标代表载荷P,纵坐标代表压应变ε,则压杆的P-ε关系曲线如图1.7.1(b)所示。作P-ε曲线的竖直渐近线AB,交横坐标于点A,点A对应的横坐标大小即为实验临界压力值。

图1.7.1 实验装置示意弯曲状态的压杆和P-ε曲线(a)实验装置示意;(b)弯曲状态的压杆;(c)P-ε曲线

【实验步骤】

(1)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www.xing528.com)

(2)测量试件尺寸。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试件3处横截面尺寸,取3处横截面的宽度b和厚度h,取其平均值用于计算横截面的最小惯性矩Imin,如表1.7.1所示。

(3)拟定加载方案。加载前用欧拉公式求出压杆临界压力Pcr的理论值,在预估临界力值的80%以内,可采取大等级加载,进行载荷控制。例如,可以分成4~5级,载荷每增加ΔP,记录相应的应变值一次;超过此范围后,当接近失稳时,变形量快速增加,此时载荷量应取小些,或者改为变形量控制加载,即变形每增加一定数量读取相应的载荷,直到ΔP的变化很小,出现4组相同的载荷或渐进线的趋势已经明显为止。此时认为此载荷值为所需的临界载荷值。

(4)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5)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加载分成两个阶段,在达到理论临界载荷Pcr的80%之前,由载荷控制,均匀缓慢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记录两点应变值ε1和ε2;超过理论临界载荷Pcr的80%之后,由变形控制,每增加一定的应变量读取相应的载荷值。当试件的弯曲变形明显时即可停止加载,卸掉载荷。实验至少重复两次,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7.2中。

(7)做完实验后,逐级卸掉载荷,仔细观察试件的变化,直到试件回弹至初始状态。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表1.7.1 试件相关数据

表1.7.2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处理】

1.用方格纸绘出Pj1和Pj2曲线,以确定实测临界力Pcr实

理论临界力Pcr理计算如下:

2.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

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如表1.7.3所示。

表1.7.3 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