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最小生成树(Localized Minimal Spanning Tree,LMST)是由参考文献(Li et al.,2003)引入的,我们在第2章已经进行了讨论,它是一种仅采用局部信息来逼近MST的分布式结构。更准确地说,假定每个节点u可以从其单跳邻居处采集正确信息,然后计算能够覆盖自身和其单跳邻居(包括这些邻居之间的边,可以从其位置信息中推导出来)的局部MST。这样,当且仅当边(uv)属于u和v的局部MST时,它属于LMST。为了便于说明,相对于图7-1给出的最优解,我们在图7-2中给出了采用这些算法得出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只生成了几个循环(3个)。考虑到仅使用了单跳信息,这种近似算法性能比较好。
图7-2 局部最小生成树(www.xing528.com)
基于彭罗斯的观察结果——MST最长边对应的最佳传输范围值,参考文献(Ovalle-Martinez et al.,2005)提出使用LMST算法来寻找该值。更准确地说,基本思路是在内部采用波传播,来找到最长的LMST边(逼近该值的)。但是,论文提出,在他们不到3%的实验(网络节点数可达500个)中,即使添加少量边(如图7-2中那些生成循环的边),也可能会将节点传输范围值扩大约33%。反过来,这33%的传输范围变化值会导致能耗增加50%,甚至更多,这取决于所采用的功率衰减因子。因此,论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删除LMST多余边的准局部方案,采用该方案,每个节点要发送的消息平均数小于7。该过程是一个环路破坏过程,它重复沿着从树叶到树根的悬垂边进行。通过删除它们的最长边,环路被破坏。该过程持续进行,直至它们在同一节点处结束,可以认为该节点是事实上的主导者,它可以学习该过程中最长边的值,并将其以广播形式发送给其他节点。该过程仅在二维空间内运行,因为它是基于面路由方案(关于面路由的详细信息见第4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