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风塔选址技术优化方案

测风塔选址技术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1.2不同地表特征对风况的影响风电场的微观选址取决于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要获得准确性高、代表性好的测风数据,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风塔安装位置。

测风塔选址技术优化方案

3.2.1.1 测风塔监测系统

近年来,风力发电行业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开发商在风资源丰富地区积极投资建立测风塔,采集不同高层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为风电场的建设开发获取实测气象资料。在风电场前期开发中,测风塔主要用于风能资源评估和风机微观选址,风电场投运后,测风塔主要用于气象信息实时监测和风力发电功率预测。

风电场内安装的测风塔一般为桁架式结构和圆筒式结构如图3-1所示,采用钢绞线斜拉加固方式,高度一般为10~150m。测风塔塔架上搭载的自动气象监测设备主要包括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电源等,能够测量风电场区域内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根据不同用途,测风塔的气象数据传输方式一般分为定期传输和实时传输。

3.2.1.2 不同地表特征对风况的影响

风电场的微观选址取决于测风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要获得准确性高、代表性好的测风数据,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风塔安装位置。近地面层中,风的分布在空间上分散,在时间上不连续,使得在风能资源的评估中需考虑气流在不同地表特征下的运动机理。

(1)地形对风况的影响。风电场所处区域的地形大致可分为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平坦地形是指在风电场区及周围5km半径范围内其地形高度差小于50m,同时地形最大坡度角小于3°的地形。复杂地形指平坦地形以外的各种地形,可分为隆升地形(山脊、山丘)和低凹地形(山凹)。

图3-1 测风塔

平坦地形情况下,在场址范围内同一高度层上风速分布较为均匀,风廓线与地面粗糙度最为相关。地面粗糙度一致的平坦地形,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地面粗糙度发生变化时风廓线的形状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对应上、下游地表的风廓线形状,在其中间衔接带上风速会发生剧烈变化。

遇到隆升地形,盛行风向与山脊脊线垂直时,加速作用最大,在脊峰处气流速度达到最大;脊线平行于盛行风向时,加速作用最小。盛行风向吹向山脊的凹面时,会产生狭管效应使气流增速,反之凸面朝向盛行风向,气流绕行,加速作用减少。气流在山脊的两肩部或迎风坡半山腰以上,加速作用明显,山脊顶部的气流加速最大。气流在顶部平坦的山脊上往往存在着切变区,山脊的背风侧常会形成湍流区。遇到低凹的地形,盛行风向与山谷轴线一致时,气流具有加速效应;在山谷轴线与盛行风向垂直时气流受到地形的阻碍,风速减弱,可能会出现强的风切变或湍流。

(2)地面粗糙度及障碍物对风况的影响。大气边界层是大气的最底层,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并随气象条件、地形、地面粗糙度的变化而变化。大气边界层分为两个区域,地表面至100m的区域称为下部摩擦层,其上方称为上部摩擦层,大气边界层如图3-2所示。下部摩擦层受地球表面摩擦阻力影响很大,可以忽略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

图3-2 大气边界层

在近地面层中,风速受到地面粗糙度的影响,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常用指数公式表示高度和风速的关系:

式中 v——距离地表高度h处的风速,m/s;

v1——高度为h1处的风速;

α——地表摩擦系数,通常取0.12、0.16、0.2。

气流经过粗糙的地表及障碍物时,会受到干扰,形成湍流区域,造成风速和风向迅速变化。湍流区域在障碍物前可扩展到2倍障碍物高度区域,在障碍物后侧,可影响到障碍物10~20倍高度区域。如果是宽大的障碍物(宽度超过高度的4倍)位于顺风方向,气流不是沿着水平方向流动,而是大部分从障碍物的上部流过,导致下风向的湍流区域变长。如果是狭窄的障碍物,风沿着水平方向扩展,下风向的湍流区域变短。在垂直方向上,2~3倍障碍物高度处湍流的影响仍非常显著(见本书第2章的图2-3)。(www.xing528.com)

3.2.1.3 测风塔选址分析

测风塔宜位于风电场主风向的上风方向位置,其附近应无高大建筑物、树木、输电杆塔等障碍物,与障碍物的距离宜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还应避开土质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以防止在施工中发生塌方、出水等安全事故。

测风塔数量视风电场规模和地形复杂程度而定。通常每套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应至少配置1个测风塔,对装机规模较大或地形复杂的风电场,应适当增加测风塔的数量。对于风电场群和大型风电基地,应统一规划测风塔位置和数量。

(1)用于资源评估的测风塔微观选址。风电场前期开发过程中,测风塔主要用于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评估和风机微观选址。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在风电场选址过程中,需要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

测风塔必须准确反映将来风电场的风资源情况,其周围环境要与风机位置的环境基本一致,两者之间要遵循一定的相似准则。相似准则主要考虑大气环境和地理特性:①大气环境相似,则整体的区域风况、风的驱动力、大气稳定情况等相似;②地形相似,则地形复杂度、海拔、周边环境、地面粗糙度等相似。

以上两个方面的相似准则是风电场前期测风塔选址的基本依据。通常,风电场规划面积都在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属于中小尺度大气结构范畴,大气稳定情况基本一致,主要考虑测风塔位置与风机位置的地形特征、地表植被的相似性,即测风塔与风机位置的气候条件、地形、高程和地面粗糙度等方面应尽可能相似,避免受到气流畸变的影响。

在区域地形图上,根据风电场场区边界的拐点坐标,确定风电场在地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扩展到外沿5km的半径范围。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弯曲程度及高程,对风电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确定风电场区域内的高差和坡度,找出影响风力变化的地形特征。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CFD),对流体进行定向模拟,进而了解风流的相关属性。影响风况的风流参数主要有风加速因数、湍流强度、水平偏差和入流角,风流参数分布图如图3-3所示,这些风流参数都受地形影响,其中风加速因数和湍流强度还受到地面粗糙度影响。测风塔选址时,需要考虑风电场盛行风向上的风流参数分布情况,测风塔位置的湍流强度、水平偏差、入流角要尽可能小,而风加速因数要能代表风电场区域的平均水平。

图3-3 风流参数分布图

(2)用于功率预测的测风塔微观选址。与风电场前期风资源评估的测风塔选址不同,用于功率预测的测风塔,应考虑测风位置是否受到风机尾流的干扰。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风电场,应用历史测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风电场微气象区域每个风向扇区的风频、风速分布,测风数据统计如图3-4所示。

基于实测数据得出每个风向扇区的风速、风频,在一定的大气稳定度假设下,通过高分辨率CFD模型计算风电场区域风资源状况。区域的平均风速计算结果采用较为直观的填色图形式进行展示,多塔综合的70m高度全场平均风速分布图如图3-5所示。整个风电场区域的风能等值分布特征、风能极值特征以及风能资源梯度变化趋势特征都能够清晰地得到。综合考虑距离、海拔等因素,选择图中资源代表性强、海拔梯度变化微弱的区域作为测风塔的初选位置。

图3-4 测风数据统计

图3-5 多塔综合的70m高度全场平均风速分布图

由于风机的尾流效应影响测风塔的测风效果,因此,测风塔位置需要做进一步评估,选择受尾流效应影响最小的位置,考虑尾流效应的测风塔平均风速计算见表3-3,2号测风塔比1号测风塔受风机尾流效应影响大,因此1号测风塔的位置更为合适。

表3-3 考虑尾流效应的测风塔平均风速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