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来自新疆塔城沙湾县的少年赵伟国考入清华电子系,轰动了整个小县城。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后,赵伟国回到清华攻读通信硕士学位,业余时间在刚由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改组而来的紫光集团兼职担任工程师。1996年硕士毕业后,赵伟国加入紫光集团担任自动化工程事业部的副总经理。1997年至2004年在清华大学的另一家公司同方股份工作。
2004年12月,赵伟国创办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于2009年入股紫光集团。当时的紫光集团仅有一家做“古汉养生精”的上市公司紫光古汉和20多家经营不善的子公司,收入只有3亿元,资产规模约13亿元,账面净资产只有2亿元。说到紫光的产品,大家印象最多的可能就是紫光拼音输入法。即便落魄如此,紫光集团仍然笼罩着清华大学的光环。它缺乏的只是一个能够好好利用清华大学这个平台来运作资本的人,而赵伟国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系列的增资扩股和股权收购,2013年5月,健坤集团在紫光集团的持股比例达49%,另51%股权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这样的股权比例安排,可以让紫光集团保持国企的身份不变,又让赵伟国有足够大的话语权。紫光集团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2亿元增加到6.7亿元。健坤集团三次注资的总金额为3.613亿元,并没有网传的45亿元那么夸张。
有了紫光集团这个平台,赵伟国开始通过并购的手段快速切入半导体市场,他看中了在中国手机芯片设计企业里排名前列的展讯和锐迪科。在紫光集团对展讯和锐迪科进行收购及私有化的2013年,展讯的营收达到10.7亿美元。我们在前文已经聊过了展讯的历史,这里再谈一谈锐迪科。
2004年,戴保家、魏述然等人在上海创立了锐迪科。两年以后,锐迪科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灵通”射频芯片组,打破了日系公司和美系公司的长期垄断。2010年,锐迪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13年11月11日,锐迪科发布公告称,已与紫光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后者将以18.5美元每股的报价收购锐迪科,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在公告发布的6天前,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浦东科投)已拿到了国家发改委发出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其对锐迪科的收购要约价为15.5美元/股。
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目录规定:中方投资10亿美元及以上项目,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这意味着今后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不涉及敏感领域和地区,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将不再需要送发改委各级部门核准,只需要备案即可。因此,紫光集团对锐迪科的并购无需再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12月17日,锐迪科宣布一系列人事任免,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保家被解职,魏述然成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这一人事任免被认为是为紫光集团收购锐迪科扫除了障碍。因为戴保家更愿意接受浦东科投的收购方案,那样的话,锐迪科可以继续独立发展,而接受紫光集团收购,锐迪科将被竞争对手展讯合并。展讯已被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并购资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交易完成后,展讯成为紫光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并从纳斯达克退市。
2014年7月,紫光集团完成对锐迪科的私有化。展讯在合并锐迪科后更名为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展锐)。展讯和锐迪科在国内手机芯片设计领域仅次于海思,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展讯擅长做手机核心的处理器芯片,锐迪科则在射频等手机周边芯片有优势,两者优势互补,整合成为拥有全产品线的手机芯片设计企业。展锐为三星的入门级手机提供芯片组,国产品牌vivo、联想、中兴、TCL和印度品牌LAVA、Micromax等也都是其客户。将展讯和锐迪科合并后,紫光集团在国内芯片设计领域拥有了领先地位。
2014年,英特尔斥资15亿美元收购了展锐20%的股份,这是英特尔向智能手机领域进军的战略的一部分。
2017年,展锐手机处理器的出货量在全球的占比为11%,其竞争对手高通和联发科的份额则分别为36%和24%(Gartner数据)。除基带及射频芯片外,展锐还向无线连接芯片进军,为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开发芯片。展锐的GPS和北斗芯片年出货量超过2亿块,为中国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商用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化基础。(www.xing528.com)
尽管销售业绩不错,展锐还是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了3亿美元和5亿美元,这主要是移动芯片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加上高昂的研发费用所致。2017年11月,来自中兴通讯的曾学忠出任展锐首席执行官,李力游随后离开了紫光集团。在九年任职期间,李力游帮助展讯(及展锐)将营业收入从1亿美元增长到20亿美元,将其市值从3500万美元提升到75亿美元。
基带芯片设计的门槛越来越高。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十年左右就更新一代,新一代的技术一般要经过三年的前期开发、三年的标准化及三年的行业监管测试才能投入应用,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开始应用新一代技术的同时就得开始进行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企业如果没有长期跟踪,根本不可能跟得上无线通信技术演进的步伐,也逾越不了越来越高的专利门槛。苹果手机以A系列应用处理器名闻天下,却也不敢进入基带芯片的领域。英特尔通过收购英飞凌的基带芯片业务半路出家,竟也没有成功。由于研发难度太大,全球基带芯片的玩家越来越少。到如今,全球能将基带芯片成功商业化的企业仅剩5家,除了美国的高通和韩国的三星,其余3家竟然都属于中国:海思、联发科和展锐。
紫光集团靠并购起家,2016年5月耗资25亿美元从惠普手里收购了新华三51%的股权。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竞争激烈的半导体行业并购数量之多与金额之大更是让人眼花缭乱。2015年和2016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最集中的年份,全球7宗100亿美元以上已完成的并购案中有6宗发生在这两年。以金额大小排序是:安高华以370亿美元收购博通并更名为博通;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安谋,这也是唯一一宗与美国无关的大并购;西部数据以190亿美元并购闪迪,跻身全球6大闪存厂之列;英特尔以167亿美元并购FPGA[1]生产商Altera以加强其在数据中心业务上的优势;模拟芯片界排名第4的亚德诺以148亿美元收购排名第8的凌力尔特(Linear Technology)后跃居第二,仅次于德州仪器;恩智浦以118亿美元并购飞思卡尔。只有大企业才能在研发和生产上有资本进行大投入,贝尔实验室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被拆分和朗讯被收购后只剩一块牌子,这个教训不能说不深刻。可以说,没有大规模并购,就没有美国半导体巨头们在当今全球半导体产业界的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想要并购美国半导体企业的意图非常警惕,特别是对中国。除个别金额很小而且不拥有敏感技术的并购案外,中国对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并购鲜有成功。比如2016年,由华创投资领衔的中资财团成功并购豪威科技,那是因为豪威科技在失去苹果公司的手机摄像头订单后在走下坡路。但同一年,仙童拒绝了由华创投资和华润微电子牵头的中国财团提出的收购要约,即使中国财团的出价高过美国安森美。美国半导体业界始祖级的企业仙童终究没有落到亚洲企业的手中。
紫光集团在海外的收购连连碰壁。2015年7月,紫光集团拟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号称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空前的大手笔,交易毫无悬念地被美国政府否决。紫光集团还欲以53亿美元购买SK海力士20%的股份并与其在中国合作建厂,被SK海力士婉拒。同年9月,紫光集团与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达成协议,打算由旗下香港全资子公司以38亿美元买入西部数据1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该计划最终在美国政府干预下流产。一年后,紫光集团和西部数据出资1.58亿美元在南京成立合资公司——紫光西部数据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成立仅仅一年半时间,就成为了中国对象存储市场的第二大厂商(IDC数据)。
紫光集团对台湾半导体企业的收购同样不顺利。2015年底,紫光集团打算收购台湾三家封装测试厂商力成、矽品、南茂各25%的股权,交易总额达到174亿元。按营收测算,上述3家封测厂商于2014年分别排名全球第三、第五、第七。但在2016年初,由于台湾投审会不放行,收购搁浅。
最后,紫光集团还是在欧洲企业和大陆台资企业上取得了一点突破。2018年6月,紫光集团以22亿欧元收购了法国智能芯片组件制造商Linxens。8月,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企业台湾日月光将其旗下苏州日月新半导体30%的股权出售给紫光集团,交易金额约6.5亿元人民币。这一收购有助于日月光获取紫光集团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业务,同时也让紫光集团涉足了芯片封测领域。
赵伟国表示,愿意促成展讯和联发科的合并,同时还表达了入股台积电的意愿。富士康的郭台铭跳起脚来叫道:“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怎么能去问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一个世界半导体教父,公司要多少钱卖?”“不是你今天用钱就可以买的。”
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建。
【注释】
[1]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是在PAL、GAL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