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斯文文、戴着方框眼镜、西装笔挺的陈进,1968年出生,在同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硕博连读,研究课题为电路模拟和测试方法。1997年毕业后,陈进在奥斯汀摩托罗拉下属的无线通信分部工作,负责芯片测试。2001年,摩托罗拉将陈进派遣至中国苏州新区分部工作,负责模拟电路设计。为此,陈进在回国前突击学习了一个月的模拟电路设计。因为没有专业基础,模拟电路设计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学好,陈进在苏州组织的模拟电路组没能拿到项目。
职场有点混不下去,陈进决定转向学术圈。其实,他在给上海的两所大学投的简历还是很实诚地写明其工作经验主要在芯片测试领域。收到陈进的简历后,上海某大学如获至宝。正逢国家大力扶持芯片,各地纷纷上马芯片项目,芯片概念热钱滚滚。该大学急需陈进这样“喝了洋墨水”的博士帮助申请研究经费。于是,在一位计算机系主任的引荐下,陈进顺利地进入了校园。经过重新包装,陈进简历上的职称从“高级电子工程师”变成了“高级主任工程师”,还有了个“芯片设计经理”的头衔,增加了“主要从事高速无线通信芯片和DSP核心电路的开发”和“担任多项重大SoC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和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经验。要知道,测试工序属于芯片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而且是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要想得到国家的重视,就必须将陈进引向含金量最高的芯片设计。于是,镀了金的陈进火速评上了教授职称,组建起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轻松拿到了国家863计划“汉芯DSP芯片”的研发任务。
DSP即“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复杂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流后需要用DSP芯片才能处理。DSP是与CPU并重的芯片工业两大核心技术之一,在蓝牙、无线通信和图形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DSP技术,中国在该领域尚属空白。
陈进的“工作效率”让人惊讶。作为一款高端的16位DSP芯片,“汉芯1号”从2001年9月开始设计源代码,4个多月就完成设计,再用一年时间即流片成功。英特尔的一位工程师对此评价:“芯片的研发设计时间是很难界定的,但是作为一个尚在组建过程中的设计团队,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了一款高端DSP芯片从源代码设定到流片的全过程。这个速度太惊人了。”
事实上,“让一个测试工程师去研发一款高端DSP芯片,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陈进从美国和中国各请了一名高手来助阵。从美国来的人是他的同学,负责IC设计,另一个是他在摩托罗拉苏州半导体设计中心工作时的同事,负责系统。整个汉芯的研发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这两个人,而这两个人是在2002年下半年才到的,仅凭两个人的能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怎么可能完成DSP芯片的研发?”(引自《汉芯黑幕》)
如此科研大跃进,是如何催生出来的?
陈进自有高招。2002年,利用一次去美国的机会,陈进托他曾在摩托罗拉共事的朋友从摩托罗拉的工作站下载了一款DSP芯片的源代码。然后,陈进利用这些源代码做出了汉芯1号。
可是,仅仅下载了一些源代码是不够的。由于没有获得芯片调试接口的知识产权模块,即便有了源代码,设计出来的芯片就像没有键盘和鼠标的计算机,无法加装任何的系统应用,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摩托罗拉的这款芯片的研发是在以色列完成的,参与研发的工程师有百余人,共花费了三年的时间,陈进不可能轻易获得摩托罗拉的授权。
为了在新闻发布会上能够达到所需的宣传效果,2002年8月,陈进让他的弟弟从美国购置了10颗芯片。10月份,收到芯片后,发现上面有摩托罗拉的LOGO。于是,陈进撸起袖子,亲自上阵,用砂纸把LOGO磨掉。磨完后发现上面有明显的磨痕—显然对于打磨陈进并不专业,于是他就找到了当初给他的研究中心和公司装修的承包商——上海瀚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让他们找几个民工打磨,然后再打上自己的LOGO。
相当搞笑的是,这家公司很是为自己能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出一份力而自豪,堂而皇之地在官网上宣称:由2003年上海新长征突击手、留美博士陈进先生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组成的上海某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该中心办公室由瀚基设计承建)开发出的“汉芯1号”DSP芯片在上海诞生……瀚基凭借自身设计经验和实力,承揽了DSP芯片在产业化应用上的“产品定义和造型设计”任务,年内市场上就会推出由瀚基公司设计的各类高科技产品。而后来,这家公司也证实这个造型设计其实就是指给芯片打磨,而打磨芯片的民工也被网民誉为“21世纪最具创新精神的民工”。
就这样,2003年2月26日,汉芯1号的新闻发布会盛大召开。信息产业部和上海市的许多领导到场。汉芯1号的性能指标是相当惊艳的,它采用了0.18微米先进工艺,集成了250万个晶体管,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运算能力高达2亿次。在发布会上,由王阳元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组成的鉴定专家组做出了一致评定:上海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集成电路”,是“我国芯片技术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
其实,汉芯1号的参数中针脚数是208脚,而陈进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的购自摩托罗拉的芯片是144脚,两者的尺寸差异明显。为什么这么多位参与鉴定的专家,竟无一人发现这一异常呢?
颇为讽刺的是,现场演示时,用假汉芯驱动的MP3只能反反复复地放三首歌:《沧海一声笑》《挪威的森林》《天冷就回家》。
被视为汉芯1号发明人的陈进自然也是荣誉加身。上海市科委授予其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称号,上海某大学聘其为长江学者。同时,陈进本人还身兼数职:上海某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首席执行官、上海某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上海某大创奇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借助汉芯1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于是就有了陈进造假系列的汉芯2号、汉芯3号和汉芯4号相继问世。(www.xing528.com)
让人们有些疑惑的是,汉芯在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宣称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了百万订单,却始终没有实现产业化。这个百万订单是怎么来的呢?竟是陈进将盗自摩托罗拉的源代码又以5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地卖了出去。收取这50万美元货款的,是陈进自己在美国注册的Ensoc technologies公司。这家公司此前还为汉芯1号提供了流片服务,为此收取了35080美元的服务费,并由大学为这笔费用买单。要知道,号称完全“中国造”的汉芯1号,其实是在中芯国际流的片。这笔35080美元的流片费,很可能是以完全虚假的名义从大学套取经费。
被视为“民族英雄”的陈进名利双收、春风得意。甚至有人预测,用不了几年,他就能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进的好日子在2006年1月17日戛然而止。这一天,有人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上发了一篇题为《汉芯黑幕》的帖子,公开指责汉芯1号造假。此前,举报人曾经寄出过举报信,但没有收到回应,只好诉诸网络。
一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很快介入,进行了艰难的追索和求证。在举报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事实渐次浮出水面。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成立专家调查组。不到一个月,调查组即得出结论:汉芯1号造假基本属实。
举报人承认自己是汉芯1号研制小组的四人之一。耐人寻味的是举报人的这么几句话:“我最初愿意加入陈进的团队,就是因为他是个务实的人,但是,汉芯1号的发布,申报项目一个接着一个,陈进感受到了务虚给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他为什么还要那么务实地投入,到时候还不一定能有务虚得来得多。”[4]
2006年5月12日,也就是调查组得出造假结论三个多月后,陈进所属的大学向有关媒体通报表示,陈进被撤销各项职务和学术头衔,国家有关部委与其解除科研合同,并追缴各项费用。
如此大的一个芯片造假丑闻被曝光后,一时间,“芯片”成了个敏感词,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国家组织的三大国产微处理器“众志、方舟、龙芯”在商业化上又都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整个舆论对半导体行业开展了无差别的口诛笔伐,负面评价铺天盖地,龙芯等默默耕耘的企业都多少在舆论上受到了质疑。国家对于与芯片有关的项目开始持谨慎态度并减少了扶持力度,芯片制造受创尤巨。
做芯片设计,不管是学院派还是市场派,都是轻资产。芯片设计的门槛比较低,只要有个10来个人、几百万美元资金就可以启动。而芯片制造是重资产,其投资是要以10亿美元为计算单位的。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的道路上走得远比芯片设计要艰难得多。
【注释】
[1]火柴Q、一苇、希安,《北大理科一号楼的芯片往事》,甲子光年,2018-04-30。
[2]陈大同,《TD-SCDMA:中国百年第一标准的艰难成长之路》,http://www.tsinghua.org.cn/upload/file/1467955789020.pdf。
[3]陈大同,《陈大同忆往昔:海归创业及中国3G之路》,https://www.sohu.com/a/280863247_100082825,2018-12-10。
[4]王琦玲,《“汉芯造假”谜团调查》,《IT时代周刊》,2006-03-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