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也给海力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海力士可不像三星电子那样有手机利润来支撑。由于全球内存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变得不景气,海力士2008年的销售额下降至49亿美元,净亏损32亿美元,负债总额高达71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130%,再次资不抵债。海力士被迫进行裁员,并出售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芯片厂。
眼看形势不利,海力士的银行债权团又打算开溜,开始积极地寻找愿意收购的大买家,准备出让海力士20%的股权。就海力士而言,也希望有个稳定的大股东,否则只考虑尽快收回债权的银行债权团对海力士投资和发展策略多有掣肘,这在竞争快速、激烈的半导体产业来说是很不利的。
2009年,海力士上半年继续亏损,下半年由于全球内存价格大幅上涨而转亏为盈。加上韩币大幅贬值,2010年,海力士形势大好,销售额达到107亿美元,净利润27亿美元。2011年,海力士超越美光成为世界第二大存储器企业。如过山车般的巨额亏损与盈利,足显内存市场之险恶。尽管利润如此之好,海力士的负债仍然高达54亿美元,而且为了维持在存储器领域的竞争力,海力士仍然需要外部股权资金的大量注入。
2012年初,韩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也是韩国第三大企业SK电讯以30亿美元收购海力士21%的股份,从而入主这家内存大厂,并将之改名为SK海力士。在被资金匮乏折磨了十年后,海力士终于获得了强大的资金靠山,从此与三星电子一起成为韩国称霸全球内存芯片市场的两大豪强。
尔必达没有海力士那么幸运,没有天使来拯救尔必达。几乎在SK电信入主海力士的同时,尔必达宣布破产。
2012年2月3日,阿普尔顿在博伊西的一个航空展上,测试驾驶一架单引擎螺旋桨飞机。起飞后不久,飞机失去控制,紧急降落失败,当场直栽地面坠毁。阿普尔顿八年前就在一次飞机特技飞行中受过伤,这回没能逃过厄运,享年仅仅51岁。
喜欢玩心跳的首席执行官挂了,美光股价倒是没怎么跌,大洋彼岸的坂本幸雄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担心和阿普尔顿刚刚谈完的一份美光收购尔必达的协议会产生变故。对于尔必达来说,这份协议就是保命书。2011年底,尔必达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负债和亏损。具有政府背景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提出了给予续贷和注资的唯一条件,就是在2012年2月底之前,引入一家大型内存厂商做战略股东,否则只能撒手不管。有这个资格接盘的已经不剩几家,抛开死敌韩国之外,只剩美光。坂本幸雄跟阿普尔顿谈了几个月,关键条款都已经谈成了,结果,天可怜见,在离最后期限仅剩下20多天的时候,阿普尔顿遭遇不幸,美光入股的事情无限期推迟,坂本幸雄欲哭无泪。
2月27号,负债约56亿美元的尔必达申请破产保护,这也创造了日本制造业的破产规模之最。需要注意的是,日元价值变动也是尔必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广场协议》签订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日元持续升值,使得日本的内存厂普遍生存不下去,最后整合成了尔必达。21世纪初,日元贬值了好些年,尔必达也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到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时候,日元成为最保值的货币资产,升值到了历史最高点——1美元兑75日元,尔必达遂陷入巨亏。欧元价值变动的轨迹与日元相似,所以奇梦达的兴衰节奏也与尔必达相当接近。
2012年第一季度,尔必达在内存市场上的占有率与美光相近,都在12%左右,排全球第三或第四的位置。排名第一的三星电子以长期保持的40%以上的份额遥遥领先,位居第二的SK海力士占24%(IHS iSuppli公司数据)。尔必达的归属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未来内存市场的走向,所以引来了众多厂商的垂涎,除了美光,还有东芝、格罗方德和SK海力士等,中国弘毅投资与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团也联合参与竞购。
SK海力士刚刚起死回生,竟也公开表示对收购尔必达有兴趣,不过最终还是放弃。有趣的是,放弃收购尔必达的消息出来后,SK海力士股价竟大涨6%。谁都不愿意看到尔必达被SK海力士收购,因为那会出现韩系势力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韩国自己也不愿意招惹来反垄断的麻烦。
弘毅投资的背后是联想集团。联想集团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对内存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出手竞购尔必达,希望实现对产业链上游的整合。但尔必达认为选择美光能够达到协同效果,有助于中长期的稳定成长。尔必达最终决定以25亿美元的价格售予美光。
7月2日,在美光并购尔必达的新闻发布会上,坂本幸雄仍然骄傲地宣称“尔必达的技术水平很高”,至于为什么技术厉害还会破产,那是因为:前有日本大地震,给日本芯片厂的生产和物流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有泰国大洪灾,让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国的泰国的许多硬盘厂都大大减少产量,影响了对内存的需求。总之都是老天爷非要与尔必达作对。
“在技术实力上绝对不会输”的尔必达被专注于销售廉价内存的美光收购。尔必达和美光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可与SK海力士相当。在未合并之前,尔必达和美光恐怕谁都难以与韩系企业抗衡。在合并后,美光将拥有足够的实力打破韩系势力一统江山的局面,对全球内存市场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内存占了全球半导体总产值的3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内存产品的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质量高到让美国企业颤抖,被誉为日本半导体的“产业中枢”。日本拥有日电、东芝、日立、富士通及三菱5大内存巨头。然而,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日本内存产业就全军覆没,日本竟再无一家生产内存的企业。历史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日本内存当年横扫美国市场,如今竟是美国企业收购了最后一家日本内存厂。日本内存产品的失利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半导体产业的失利,退出内存这一领域也彻底改变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格局。德国的情况与日本有些相似,日本和德国原本是全球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半导体经济体,在内存产业失败后,它们的位置分别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取代。
尔必达倒下后,与其合作的茂德和瑞晶也撑不下去了。茂德在英飞凌撤资后,为了救急,先后与英飞凌的对手尔必达和海力士达成合作关系,此后的发展一直非常艰难,仅2008年就巨亏361亿台币。与尔必达破产同月,茂德申请破产保护,其亏损总额超过700亿台币,已经完全资不抵债。茂德将其位于新竹的12英寸晶圆厂卖掉了,转型为一家芯片设计公司。(www.xing528.com)
美光在以区区20多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尔必达后,也获得了尔必达持有的瑞晶65%的股份。力晶失去尔必达这一技术来源,被迫将其持有的瑞晶24%的股份以97亿台币卖给美光来换取技术授权。美光几乎完全控制了瑞晶。
力晶于2008年巨亏565亿台币,相当于每天一开门就要赔1.5亿台币,是这一年台湾内存厂中亏损最多的企业。黄崇仁居然于2008年3月打算举债2500亿台币,再于新竹园区新建两座12英寸晶圆厂,将月产能提高到25万片。黄崇仁的小算盘是通过加大投资来降低成本,把竞争对手熬死后再把前期亏的钱赚回来。只要能弄到足够多的资金,黄崇仁就是台湾的李健熙。问题是中国台湾不像韩国那样能够给出几乎无限的银行贷款支持,力晶终究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停止扩张,再次接受世界先进注资,主要产能转型做晶圆代工。老牌内存大厂华邦电子由于不堪亏损,干脆也转去做晶圆代工。
至于台塑系企业,资本实力最为雄厚,亏损也最多。南亚科从2007年起连续亏损了六年,累计亏损1609亿台币,其中亏损最多的2012年,损失360亿台币,最惨的时候每股净值只剩下0.09台币。华亚科从2008年起连续亏损五年,累计亏损804亿台币。这两家由台塑集团投资的内存厂,总投入金额超过2000亿台币,亏损也高达2413亿台币。如果不是台塑实力雄厚,南亚科与华亚科早就破产倒闭了。
在尔必达、茂德、力晶、华邦电子和中芯国际相继退出后,全球内存去了好大一块产能,剩下的内存企业又有好日子过了。2013年至2014年,全球存储器市场经历了连续两年增长20%以上的好年景。华亚科这两年获利高达741亿台币,盈亏相抵,仅亏损4亿台币。2015年12月,美光以3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南亚科持有的华亚科67%的股份,台塑终于甩掉了华亚科这个烫手山芋。美光对尔必达的收购其实不太成功,因为尔必达的生产成本高,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导致美光的内存市占率从最高时的28%跌到2016年的18%,所以美光需要移师台湾。华亚科成为美光的全资子公司,美光因此成为台湾最大外资企业,台湾成为美光全球最大的内存生产基地。南亚科成为台湾本土唯一以内存为主业的企业。南亚科的内存市场份额在3%左右,排在全球第4位,而所有台湾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到5%(DRAMeXchange 2019年下半年数据)。
美光收购华亚科的资金,来源于台湾银行给予的800亿台币借款支持,美光为此需承诺“没有任何在中国大陆制造DRAM的计划或决定”。这是美光无法效仿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建内存厂的最大原因。
纵观台湾内存产业发展三十年,最后不过一地鸡毛。究其根源,在于中国台湾当局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行事。20世纪80年代,台湾还能在产业政策和技术上扶持内存产业。到2000年后,台湾对内存和液晶面板产业缺乏扶持力度,不具产业主导能力,导致其内存和液晶面板产业在小而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被韩国企业全面击溃。做内存和液晶面板,亏钱年份多、赚钱年份少,一边亏损一边还得巨额投入,这就对资金的要求很高。你必须撑过漫长的亏损期,熬到其他厂家都死了才能有好日子过。韩国对财阀的资金扶持力度很大,相当于以国家的力量在支持内存产业的发展,这使得其他讲究自由市场竞争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很难与韩国企业竞争。而且,中国台湾的内存厂完全依赖国外IDM大厂的技术授权,一旦失去技术来源就会陷入困境。IDM厂又不可能把最先进制程的内存产品交给代工厂生产,这使得代工厂只能在低端产品的竞争上挣扎。中国台湾在内存产业上从逐步放弃自主研发,到完全依赖外国企业技术授权,再到内存代工模式遭遇金融危机重创,最终落得满盘皆输,这个教训足够深刻。
不过,从长远来看,鼓励自由市场竞争的中国台湾比扶持财阀的韩国更具活力。韩国的财阀拿走了太多的资源,扼杀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从政治、经济到社会都造成了很多问题。自由市场竞争让中国台湾的资源能够更好地配置,比如力晶转型晶圆代工后风生水起,五年时间获利500亿台币,日子过得比内存时代滋润多了。每逢逆境都能全身而退的力晶执行长黄崇仁被媒体称为“九命怪猫”。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明显建成了良好的生态,在强大的晶圆代工产能支持下,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芯片设计企业。预计在2020年,中国台湾可以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产业经济体。
2015年下半年,个人电脑市场需求放缓和内存行业较高的产量让内存价格大降,比如市场主流规格的内存条DDR4价格下降50%。2016年前三季度,内存价格接着下降20%,之后便是一段低迷期。到了2017年,内存价格竟戏剧性地大涨,全年按每比特计算的内存价格上涨47%(IC Insights数据)。由于需求强劲,内存销售增长74%,市场规模达到722亿美元;NAND闪存销售增长了46%,市场规模达到538亿美元(IHS Markit数据)。2018年继续延续涨势。
存储器芯片价格在过去三十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这一轮涨价来势之凶与时间之长前所罕见。从技术层面上看,半导体市场面临闪存对内存的替代,以及2D NAND闪存向3D NAND闪存的迭代。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都在加大对技术更先进的3D闪存进行投资,相应地也会缩减2D闪存和内存的产能,这是存储器价格大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更重要的是,继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内存产业相继溃败后,再无新的企业胆敢进入这一领域。全球内存产业只剩三家大厂,垄断格局已成。在谁也吃不掉谁的前提下,控制产能、价格上涨是三大厂都乐于见到的。自2016年以后,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在内存上的合计市场份额一直稳稳保持在95%以上(DRAMeXchange数据)。
中国厂商深受其害。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内存进口国。2016年,中国生产了3.3亿台电脑、1.8亿台平板电脑、15亿部智能手机和6亿部功能手机。中国所需要的内存90%依赖进口,中国大陆本土所供应的部分也主要由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在华工厂生产。内存价格的上扬导致下游的华为、联想、小米等消费电子品牌商的成本上升,推高了智能手机的售价。
存储器产业在过去几十多年的发展中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已经形成了韩美寡头垄断的局面。曾经喧嚣一时的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内存产业黯然退场。中国台湾依靠发达的晶圆代工、芯片设计和芯片封测产业还能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而日本除了一些半导体设备和原料外,在半导体产业的表现已经乏善可陈。曾经让美国胆战心惊的日本芯片为何走向黄昏?
【注释】
[1]如果温度不断升高,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会分离成独立的原子,原子会分离成原子核和电子,在原子电离的过程中会形成等离子,等离子是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四种物质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